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7期
编号:11528777
CIK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聂 鑫 刘侃峰 滕少侠
第1页

    参见附件(289KB,2页)。

     【摘要】用免疫活性细胞输注的过继免疫是肿瘤生物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此疗法不仅是常规抗肿瘤治疗的补充,更是为晚期不宜手术或无法承受放疗化疗所带来的副作用的患者开辟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成为人类抗击肿瘤最有希望的战略措施之一。CIK(Cytokine Induced Killer)是继LAK,TIL及CD3AK细胞之后,具有细胞增殖倍数高、肿瘤杀伤能力强等特点的新一代过继免疫抗肿瘤细胞。本文就CIK的特点,抗肿瘤机制,及临床应用现状等作一综述。

    【关键词】CIK; 过继免疫; 肿瘤治疗

    CIK(Cytokine Induced Killer)最初是指在正常人体外周血中只占1~5%的CD3+CD56+的T淋巴细胞。目前国内外制备的用于过继免疫治疗的CIK细胞,实际上是体外扩增出的以CD3+CD56+、CD3+CD8+为主的异质性细胞群[1]。该细胞群是在多种细胞因子如IL-2、IFN-γ及某些单克隆抗体(Anti-CD3McAb)的刺激下,由从外周血、骨髓或脐血中分离出来的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而成,具有广泛的非MHC限制的极强的溶瘤活性。 

    1CIK与其他过继免疫细胞的比较

    LAK,CD3AK,CIK均是由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不同的细胞因子诱导而来的过继免疫细胞。CIK,CD3AK,LAK细胞的增殖能力及抗肿瘤活性依次递减[2]。由于LAK细胞的扩增能力有限,抗肿瘤活性低且需要大剂量的IL-2来维持,且毒副作用明显,因而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CIK细胞增殖能力强,比CD3AK,LAK细胞具有更强的杀瘤活性,且对骨髓及造血细胞无明显毒副作用,因而成为目前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

    2CIK的作用机制

    CIK抗肿瘤作用机制还未完全明了,目前的研究显示CIK可通过3种途径发挥杀瘤,溶瘤的作用,即:①CI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可能是通过黏附因子LFA/ICAM-1途径与肿瘤细胞结合后,分泌含大量BLT酯酶的颗粒。这些颗粒能穿透靶细胞膜,导致肿瘤细胞的裂解[3]。②进入体内活化的CIK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不仅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而且还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间接杀伤瘤细胞。Kornacker M[4]等在用CIK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研究中发现CIK分泌的IFN-γ能促使CLL细胞上ICAM-1的表达,从而能提高细胞毒效应细胞所诱导的调亡。此外,CIK细胞还能分泌IL-2、IL-6、TNF-α及GM-CSF等一些细胞因子,增强细胞毒作用。③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坏死。CIK细胞能活化肿瘤细胞凋亡基因,使得FLIP、Bcl-2、Bcl-xL、DAD1和survivin基因表达上调[5]。此外,CIK细胞表达的Fasl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由于此细胞有抗凋亡基因的表达,因此在体内能抵抗Fasl阳性肿瘤细胞对CIK的反作用,故CIK能对肿瘤细胞发挥持久的溶瘤作用。Sun S等[6]在CIK对MGC-803胃癌的杀伤作用的研究中指出:CIK早期诱导肿瘤细胞调亡,晚期则通过对P53、C-myc和Bcl-2的下调及Bax的上调来实现诱导瘤细胞坏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