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19期
编号:11530425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新血管生成(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刚 君 方小玲
第1页

    参见附件(301KB,3页)。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具有“恶性行为”的良性疾病,它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最被公认的Sampson经血逆流种植学说指出新血管生成是Ems发生的必要条件,大量的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也证实了该观点。本文仅就血管促进因子在新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以及血管生成抑制剂对Ems的治疗作用两方面做一综述。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新血管生成;血管生成抑制剂

    Ems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子宫肌层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是妇科常见的良性病,但它的生物学行为具有组织侵袭和血管生成能力。Sampson等认为,经血中所含腺上皮细胞和内膜间质可经输卵管逆流进入腹腔而种植,但必须有新生血管的建立才能维持内膜的生存与发展,可见新生血管的生成是Ems发病过程中的关键一环。目前已知血管生成主要是由血管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调控失衡,促血管生成因子增多所致,因此本文主要从血管促进因子在新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以及血管生成抑制剂对Ems的治疗作用两方面进行阐述。

    1概述

    1.1关于血管生成血管生成简单来说就是指血管从萌芽状态发展成新生血管的过程,包括血管内皮细胞活化,血管生成表型的形成,血管局部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的降解,内皮细胞的芽生、增殖和迁移直至形成管腔,新生血管腔的形成及连通。

    1.2Ems中新血管生成的证据Ems中新血管生成的证据有:①腹腔镜下见异位病灶内部和周围有大量特征性的新生血管,腹腔局部的血管生成活跃[1];②盆腔异位病灶的形态学研究证实,病灶基底部毛细血管的数量和面积显著增多,新鲜的红色病灶较陈旧的棕色病灶具有更丰富的毛细血管;③盆腔外异位内膜病灶存在于血管生成活跃的部位;④病理形态学上Ems最显著的特征就包括腹腔血管生成增加;⑤免疫组化研究发现异位内膜的腺上皮细胞周围微血管较为密集且管腔直径小,提示异位内膜血管生成旺盛;⑥患者的腹腔液及异位病灶中多种血管生成因子明显增高;⑦患者内皮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高于对照。

    2血管促进因子

    2.1直接刺激血管生成的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最为关键的血管形成因子,它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有:①直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生;②增加血管通透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1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