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9期
编号:11582115
产时胎心电子监护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8年5月1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9期
产时胎心电子监护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产时胎心电子监护对新生儿预后、新生儿阿普加评分以及对剖宫产和阴道手术产率的影响。旨在了解胎心监护图形异常和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随机将900例孕妇分为监护组450例和对照组450例。分析两组在新生儿阿普加评分、新生儿预后、剖宫产和阴道手术产率及监护异常图形之间的关系。结果 剖宫产率和阴道正常产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组阴道手术产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妊娠晚期胎儿处于低氧环境中,临产后若孕妇本身有高危因素或产时有些因素可使胎儿宫内严重缺氧,导致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临产后进行胎心监护可作为了解胎儿在宫内安危的一项重要指标,尤其在第二产程中对胎心监护更为重要。现将我院施行胎心电子监护的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1994年6~9月在我院待产的孕妇450例作为对照组,2005年7~9月的孕妇450例作为监护组,年龄21~39岁,平均26.5岁。孕周32~42周,平均39周。初产妇708例,经产妇192例。正常妊娠790例,高危妊娠110例。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14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5例,胎膜早破20例,胎儿窘迫8例,过期妊娠11例,早产10例,羊水过少12例,羊水过多4例,前置胎盘10例,高龄初产9例,妊娠合并心脏病4例,妊娠期糖尿病3例。

    1.2 仪器和方法 将上述产妇在宫口开大至3 cm时进入产房。监护组使用胎心监护仪监护,对照组未使用监护仪,而是按照规定每30 min用多普勒检测胎心1次,1 min/次。

    1.3 判断标准 胎心监护判断标准参考胎心电子监护学。异常图形为:轻度可变减(mild VD),中度可变减(medium VD),重度可变减(severe VD),晚期减速(LD),重度心动过缓,轻度可变减伴延长减速(mild Vd with PD),中度可变减伴延长减速(medium-severe VD with PD)。对照组按照中华妇产科学的标准进行判定。新生儿阿普加评分标准:4~7分为新生儿轻度窒息,2检验。

    2 结果

    2.1 连续电子监护组与对照组在分娩方式上的对比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预后的比较,见表2。

    3 讨论

    娠末期孕妇对氧需求量增加,未临产时处于缺氧的应激状态,可通过低氧耗以及心血管的调节,胎心率明显改变,故临产前难以发现胎儿缺氧情况,临产后子宫收缩可降低子宫胎盘循环血量,影响母儿间血气交换,故每一次宫缩胎儿均要经受缺氧考验。产时监护的主要目的当胎儿的低氧血症尚能通过宫内复苏和及时终止妊娠甚至完全逆转时及时检测胎儿缺氧从而达到预防胎儿酸血症和细胞损伤,改善胎儿预后的目的[2]。胎心监护组和对照组在分娩方式关系上不明显增加剖宫产率,但阴道助产率差异有显著性。应用产程胎心监护胎儿窘迫诊断率虽然增高,所观察病例中以窘迫为指征者行剖宫产者仅占7.8%,与报道相似,部分孕妇通过宫内复苏,改变体位等处理使缺氧状态得以改善,在连续监护下阴道分娩而不需过早干预而行剖宫产分娩。因监护及时发现胎儿异常状态而达到短时间内终止妊娠可以采取阴道助产方式,例如产钳术。在对新生儿阿氏评分和新生儿预后的影响上有显著差异性。应用监护可及时发现胎儿窘迫做出诊断,医务人员能够及时观察胎儿状态进行处理,对产科规范化及现代化管理,提高产科质量有重要意义。可以动态观察综合分析,避免一次监护带来的局限性和判断失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3]

    现学界对产时胎心监护异常预测新生儿结局仍有争议,有研究认为增加剖宫产及阴道产率,判断胎儿是否缺氧及酸中毒应根据异常图形出现的频率和时间,结合其他指标全面判断,如胎儿声震刺激,胎儿心电图,胎儿脉冲血氧定量,B超,头皮刺激,及头皮pH测定,但这些试验的临产价值需进一步确定,出现下列图形之一:重度可变减,重度晚减,重度心动过缓,延长减速,胎心基线变异消失可以诊断胎儿宫内窘迫而积极处理。尤其第一产程较长伴羊水II 度粪染及妊娠合并症的病例,应缩短第二产程,避免造成不良反应影响围生结局。产时胎心电子监护是不可缺少的检测方法,通过改进可提高其临产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醒华.分娩期胎心监护.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188-190.

    2 程志石,宋树良.胎心电子监护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1-76.

    3 Salamalekis E Panayotopoulos N,et al.The effect of early second stage bradycardia on newborn.Eur J D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1997,72:149-152., http://www.100md.com(寿亚琴 汪惠琴 谢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