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31期
编号:11702148
预防血液细菌污染的有效措施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1期
     【关键词】 血液;细菌污染;预防措施

    血液的细菌污染是指血液和血液制品被细菌污染,以及细菌污染血液输注后引起患者发生严重反应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是输血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1]。现代输血由于广泛使用安全密闭的一次性采血器材进行血液的采集及成分分离等,已使血液被细菌污染的机会显著减少。但有些血液制品的制备开放性的,细菌污染难以绝对避免,特别是血小板是在22℃保存,细菌污染问题更不容忽视。因此,防止血液被细菌污染仍是现代采供血工作中的重要课题。焦作市中心血站在严格执行《中国输血技术规程•血站部分》以及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的基础上,为进一步防止血液被细菌污染,针对血液的采集、储存、供应、临床使用等各个环节,通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现简述如下。 

    1 提高业务素质,强化无菌观念

    本站在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岗前培训、转岗培训、定期讲课、考试、综合考核等方式,狠抓职工业务素质的提高,使职工牢固树立无菌观念,熟悉血液可能被细菌污染的各个环节及注意事项,规范各种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

    2 严把原辅材料购进关,防止细菌携带

    采供血所使用的一次性血袋、注射器等原辅材料,必须从正规生产厂家购进,确保“三证”齐全,并且批批进行抽检,出具质控报告。经检验无热源质、无细菌生长后方可发放使用。对检验不合格的原辅材料,必须整批退回厂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