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9年第2期
编号:11727382
利妥昔单抗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应用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期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美罗华)是美国药品与食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肿瘤治疗的第一个单克隆抗体。它是一种人鼠嵌合型IgG1,相对分子量约144kDa,由鼠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可变区Fab和人IgG1抗体稳定区Fc片断嵌合而成,具有与天然鼠抗体相同的亲和力和人组织反应性。CD20是一个33-35kDa的跨膜磷酸蛋白,几乎位于所有B细胞淋巴瘤及正常B细胞的表面。它与跨膜钙传导的调节、细胞周期进程和B细胞增殖有关[1]。利妥昔单抗作为抗CD20嵌合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治疗复发/难治低度恶性的、惰性的、侵袭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可用于初治或复发的B细胞NHL;可以单独应用或与化疗方案、造血干细胞移植、放射性核素联合应用;可以用于诱导治疗或维持治疗。利妥昔单抗的临床应用标志着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为B细胞NHL的治疗提供了崭新的途径。它不仅能使患者获得临床缓解,而且能获得分子学水平上的缓解,从而为真正治愈NHL提供了可能[2]。

    1 利妥昔单抗的作用机制

    利妥昔单抗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主要机制包括①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ADCC是利妥昔单抗发挥效应的主要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其人源性的Fc区与表达FCΥ受体的人效应细胞(如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紧密结合,通过吞噬作用或免疫细胞释放的细胞毒颗粒杀伤利妥昔单抗连接的B细胞[3] ......
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4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