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9年第2期
编号:11727448
慢性额窦炎鼻内镜下额窦开放100例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期
     1.6 额窦内病变情况 黏膜未见明显病变109侧,黏膜较明显充血肿胀62侧,黏膜较明显息肉样变11侧。

    1.7 术腔填塞 术腔填塞材料采用Rhino凝胶止血材料,填塞时应注意避免将填塞材料置于中鼻甲和嗅沟间,减少术后粘连的发生。

    1.8 术后治疗

    术后24~48 h拔除鼻腔填塞物,术后5 d常规应用抗生素静脉滴注,术后10 d后第一次鼻内镜下清理鼻腔,其后局部类固醇激素、黏膜促排剂、定期鼻内镜下随访5~18个月。

    2 结果

    2.1 术后效果

    2.1.1 以主诉为依据 以术后鼻塞、流涕、头痛三项症状作为生活质量改善的主要指标,治愈者31例(31%),显效者45例(45%),好转者27例(27%),基本无效者7例(7%)。

    2.1.2 以鼻内镜随访情况为依据 ①额窦口通畅,窦内无脓性分泌物者162侧(89%);②额窦口通畅,窦内可吸出脓性分泌物者10侧(5.5%);③额窦口有充血肿胀黏膜、囊泡、息肉堵塞,需反复清理者3侧(1.7%);④额窦口被瘢痕组织完全堵塞者7侧(3.8%)。

    2.2 并发症 ①术后出现眶周青紫、球结膜水肿者4例,2周后症状消失;②术中出现筛前动脉损伤引起较大量出血者1例,予填塞止血;③所有病例均未出现颅底损伤,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3.1 鼻内镜下额窦炎手术的理论依据 绝大部分慢性额窦炎的病因并不在额窦口及额窦中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6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