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9年第17期
编号:11916907
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9年6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7期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12例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第1天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在营养支持前后测定体重、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血浆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排气时间。结果12例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肝肾功能无变化。营养指标与术前持平,且胃肠道功能恢复较快。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

    【关键词】胃癌;全胃切除术;肠内营养

    恶性肿瘤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大量研究表明,其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40%~80%,在老年胃癌患者中尤为显著。因为老年人咀嚼功能差、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及进食少等原因,容易发生营养缺乏。特别是患有胃癌后,由于肿瘤对消化及全身的影响,使大多数老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营养支持能提高其营养状况和免疫状况,促进患者恢复,改善预后。近年有关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方式愈来愈向肠道营养支持方式转化。国外临床应用肠外营养与肠道营养的比例已由8∶2转化为2∶8。国内亦有类似发展趋势。但术后早期开展肠内营养仍没有肠外营养那样普遍。本文选择年龄>65岁行全胃切除的胃癌患者,应用能全力,通过鼻肠管和肠内营养输注泵,在手术第1天即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经过临床和实验室观察,评价老年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http://www.100md.com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年龄>65岁的胃癌12例患者做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男女比例为3∶1,所有患者无2型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肠炎等疾病。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①置管:术前置胃管,手术结束前置鼻肠管于距屈氏韧带远端20~25cm处;②制剂:能全力,能量4184kJ/L,渗透压250mOms/L,1000ml中含蛋白质40g、脂肪39g、碳水化合物123g、纤维素75g;③输注方法:术后第1天应用输液泵输500ml(100ml/h),术后第2天输1000ml(120ml/h),第3天输1500ml(120ml/h),不足液体用5%葡萄糖水补充,营养液温度由输液加热器控制在37℃~38℃左右。

    1.2.2监测方法①临床观察:除观察全身情况、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外,重点观察和记录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准确记录肛门恢复排气的时间;②实验室检测:术前、术后(能全力支持后)第7天测患者的体重(BW)、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realb)、血浆蛋白(PP)、转铁蛋白(TFN)。
, 百拇医药
    1.2.3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数据采用SAS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所有记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结果

    2.1临床表现所有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较快,术后(40±5.6)h肛门排气,3例患者有腹胀,2例患者在滴注能全力第3天出现腹泻(大便次数>4次/d),经调整滴速及营养液温度都逐渐缓解。本组无感染性并发症。

    2.2血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测定结果所有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在营养支持前后没有变化,在正常范围(P>0.05)。

    2.3营养指标测定结果所有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血浆蛋白、转铁蛋白术后1周基本恢复正常。

    3讨论

, 百拇医药     从老年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来看,其循环系统由于心脏逐渐萎缩,心肌细胞褐质沉积,心内膜增厚、硬化,瓣膜变硬增厚;冠脉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大动脉内膜变厚脂质钙量增加,弹性减退,顺应性下降;心脏传导系统弹性和胶原组织增生,脂肪浸润硬化,呈退行性变。呼吸系统由于胸廓活动受限,呼吸肌脂肪增加,气道收缩率下降,小气道管壁狭窄。呼吸道黏膜萎缩、纤毛功能下降、咳嗽反射减弱,分泌物易潴留。消化系统肝细胞数减少,功能易发生异常。胃肠运动功能减退,肠蠕动少而力量弱。胃、肠、胰等器官的消化酶分泌减少,消化功能下降。泌尿系统由于肾脏重量随年龄增加而减轻,其中肾窦内脂肪增加和间质内纤维增生,替代部分肾实质,使肾血流量减少,肾浓缩功能降低。免疫系统由于淋巴细胞总数减少,B淋巴细胞相对增加,T淋巴细胞则明显减少,使免疫检测作用降低,以致老年人的恶性疾病增加。特别是患胃癌的老年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慢,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易受到破坏而发生肠道细菌易位,使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增加,因此老年人胃癌术后营养支持尤为重要。然而传统概念认为腹部手术尤其是消化道手术后的创伤和刺激会造成3d左右的胃肠麻痹,阻碍了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因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开展得没有肠外营养支持普遍。近年来发现,如果腹部手术或创伤前小肠功能正常,则术后小肠的运动及吸收功能即可恢复。同时还有研究证实,腹部手术后胃肠麻痹以胃和结肠为主。这给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笔者用肠内营养输注泵,于术后第1天开始匀速输注能全力,结果显示:所有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较通常要快,术后(40±5.6)h肛门排气,3例患者有腹胀,2例患者在滴注能全力第3天出现腹泻(大便次数>4次/d),经调整滴速及营养液温度都逐渐缓解。所有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前后血糖、血肝肾功能、电解质的实验室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说明该方法对机体干扰少。同时持续均匀低流量的输注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支持肠道黏膜屏障,明显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因此,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可行的。, 百拇医药(郭贺丰 杨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