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1期
编号:11867333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86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5日 金 倩 李玉霞 黄秀娟 康桂芹 张 华 刘冬梅
第1页

    参见附件(1462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禁忌证、术后并发症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6年4月至2009年3月86例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86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出血量与肌瘤的大小成正比,术后住院5~7 d,平均6 d,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安全有效且保留子宫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 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临床分析

    本科对2006年4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6例患者年龄28~58岁,平均年龄(34.8±4.7)岁,肌瘤直径0.5~15 cm,平均5.8 cm,孕产次0~4次,已生育75例,未生育11例。其中肌壁间肌瘤44例,阔韧带肌瘤18例,浆膜下肌瘤10例,峡部肌瘤14例,术前常规做宫颈细胞学检查,月经不正常者行诊断性刮宫术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本组患者均无手术禁忌证。

    1.2 麻醉方法及体位 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选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持续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检测;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头低臀高,留置尿管,已婚者放置举宫器。

    1.3 手术方法 患者均取头低脚高截石位,置举宫器,CO2气腹压保持在14 mm Hg,从脐孔置入腹腔镜,左、右下腹各作5 mm操作孔,在耻骨联合上2 cm处穿刺Trocar进入盆腔,先检查盆腔脏器有无粘连,探查子宫肌瘤大小、数量及部位,在肌瘤周边子宫肌层注入催产素,同时将催产素10U加入5%葡萄糖 500 ml静滴,于肌瘤表面隆起的最突出部位用单极电凝切开,达肌瘤表面,长度为肌瘤直径的3/4,暴露肌瘤,以耻骨联合上方的操作孔将大抓钳或肌瘤锥刺入肌瘤内,边牵拉边旋转,在包膜内将肌瘤完整分离剥出,根据肌瘤大小将耻骨联合上方的穿刺孔扩大到3~6 cm,取出肌瘤,如肌瘤过大,可剖开肌瘤分块取出,如系多发肌瘤,通过切口仔细用手触摸子宫,以确保无肌壁间肌瘤残留,用20可吸收线分层关闭瘤腔,皮内缝合皮肤切口,再置入腹腔镜检查腹腔内状况并冲洗盆、腹腔,镜下评价止血程度及缝合情况[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6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