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195713
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5日 吴丽霞
第1页

    参见附件。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糖尿病足坏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TAO),好发于股浅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主要症状为患肢冷感、静息痛、间歇性跛行。尽管在传统药物治疗、自体血管搭桥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对于下肢动脉远端流出道不佳者的疗效不确切,出现很高的截肢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到缺血的肢体肌肉或闭塞的血管中,使其分化形成新生毛细血管改善和恢复下肢血流,达到治疗下肢缺血的目的。本科自2004年5月至2009年5月进行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患者2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科自2004年5月至2009年5月进行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患者25例,均符合干细胞移植指征。男16例,女9例,年龄19~72岁,其中动脉硬化闭塞症9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8例,糖尿病足6例,雷诺氏征2例,全部患者均有足部和(或)下肢发凉、麻木、疼痛和间歇性跛行,伴皮肤溃疡8例,伴足趾坏疽5例,2例患者一侧肢体已行截肢手术。20例合并高血压或高血脂、糖尿病,3例曾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术后再次闭塞或严重狭窄。

    1.2 方法 25例患者均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50~300 μg/d皮下注射,连续3~5 d,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每日查外周血白细胞,使患者周围白细胞>25×109/L<50×109/L。动员期间血液成高凝状态,防止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的发生,予0.9%氯化钠注射液48 ml和肝素钠100 mg静脉泵入,2 ml/h。防止采集干细胞时引起低血钙,每天予补充钙尔奇D300 mg。于第4~6天应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分离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总采集量平均为50 ml,在全身麻醉下将采集的单个核细胞配制成1×108/ml的细胞混悬液,沿缺血下肢动脉走行采取多点肌肉注射,每点注射1 ml,间距为2 cm。注射完毕用无菌敷料包扎患肢,外予弹力绷带包扎固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