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5期
编号:11939367
职业因素对血液科护士的心理影响及调节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5期
     【关键词】职业因素;血液科护士;心理影响;调节对策

    由于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血液病患者逐年增多。因血液病的治愈率较低,各种并发症以及巨额的医疗费用,导致患者及家属情绪变化无常。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临终关怀等护理增加了护理服务内容。护士在整个医疗过程中承担着主要责任,工作风险大,责任重,与患者接触较多,稍有不慎易与患者发生口角,患者与家属对医院的不满往往把怨气发在护士身上,辱骂责备护士的事时有发生,造成护士悲观失望,心情压抑。

    1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1.1 工作的无价值感

    血液病患者一经确诊后,常常是万念俱灰,不思茶饭。治疗过程中,缺乏乐观态度,甚至有自杀行为。血液科护士长期与这类患者接触,每天面对的是一张张苍白的脸,一双双痛苦的、失望的、毫无表情的求救眼神,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容易从心理上认为患者治愈的希望渺茫,工作无价值感,久而久之,难免会出现不良的心理,如抑郁、烦躁等。

    1.2 对护士的操作技能要求过高 血液病患者营养状况不良,长期应用化疗药物,血管条件差,绝大部分血管变硬、变脆,静脉穿刺给护士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如果穿刺不成功,患者及家属就会当场指责,造成护士的恐惧心理。

    1.3 夜班护士的责任心要求高 血液患者化疗期间会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不适,晚期并发症较多,特别是颅内出血、感染、骨转移疼痛的患者,易出现烦躁情绪、跌床现象;甚至有些患者不能忍受疼痛的折磨,不愿拖累自己的亲人,就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结束自己的生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