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6期
编号:13195111
成分输血在治疗消化道大出血中的合理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25日 王 淼 王怡涵 邢 楠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输血治疗时成分血的合理使用,为临床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对输血量在2000 ml以上者分为两组,计划组与随机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输血后3 h计划组与随机组比较PT、APTT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计划组PLT提高明显高于随机组。结论 依据失血量补充最适宜的血液成分提高了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救治率。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血容量;成分输血

    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由于出血量大,出血急,所以输血治疗是重要的抢救措施之一。输血科不仅具有发血任务,更应当积极配合临床,制定合理的输血计划,确保临床抢救成功。现将2006年至2008年本院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输血中成分血合理使用的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输血病例为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消化道大出血抢救患者,输血量在2000 ml以上,共计105例,除其中8例手术外,其余均为内科保守治疗。

    1.2 分组 将消化道急性出血量2000 ml以上的抢救病例分为2组。本科参与制订输血方案的为计划组,共计50例,随机组55例,依据临床输血申请单发出血液成分。

    1.3 方法

    1.3.1 输血前1 h与输血后3 h,要求临床医师检测受血者血常规,凝血常规。

    1.3.2 急性失血量在2000 ml以上者,建议临床做血常规及凝血常规的及时监测, 重点监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计划组由输血科依据血常规及凝血常规的检测指标建议临床输注所需成分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