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13期
编号:11937738
内固定方法治疗肩胛骨骨折的资料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3期
     【关键词】 肩胛骨骨折;内固定

    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本院应用多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肩胛骨骨折32例,全部获得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14~72岁。其中肩峰骨折9例,喙突骨折5例,肩胛颈骨折6例,肩胛盂骨折5例,肩胛体骨折7例。合并损伤:锁骨骨折6例,肋骨骨折5例,肱骨上段骨折1例,血气胸3例,硬膜外血肿2例,胸椎损伤2例,臂丛损伤2例。合并伤中多为复合损伤。致伤原因:车祸伤16例,摔伤9例,高处坠落伤4例,直接打击伤3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根据骨折类型,选用:①肩胛骨后侧弧形切口:起自肩峰,平行于肩胛岗外侧2/3,在弧形弯至肩胛岗下角辨明三角肌在肩胛岗的起点,由外向内从起点处部分切断三角肌,将三角肌腱向下外翻转,显露岗下肌和小圆肌,切开两者之间筋膜,用手指做钝性分离,将岗下肌向上牵开,将小圆肌向下牵开,保护肩胛上神经,必要时切断岗下肌肱骨大结节止点关节囊显露更好,横行切开关节囊,充分暴露关节腔、盂唇和肱骨头;②肩胛骨外侧缘切口:切开皮肤后三角肌部分切断,于岗下肌小圆肌间隙分离显露肩胛体部、颈部及关节囊。

    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尽可能解剖复位,螺钉和钢板固定。其中肩胛颈体部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固定18例,肩峰骨折、喙突骨折、肩胛盂窝骨折行松质骨螺钉固定8例,肩胛体部骨折、喙突骨折、肩峰骨折采用张力带固定6例。术后上肢悬吊固定1~3周,然后做钟摆运动,2~3周后活动范围逐渐扩大,6~8周逐渐主动锻炼,同时应用活血接骨药。

    2 结果

    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8个月,平均17个月, 32例取得较好治疗效果。X线片显示骨折均在9~12周愈合平均9.5周。疗效评定标准:根据Hardergger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肩关节活动不受限,肩周无疼痛,外展肌力Ⅴ级;良:肩关节活动略受限,肩周轻微疼痛,外展肌力Ⅳ级;可:肩关节活动中度受限,肩周中度疼痛,外展肌力Ⅲ级;差: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外展缺失>40°,肩周严重疼痛,外展肌力Ⅱ级。疗效优18例,良10例,可4例。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7.5%。

    3 讨论

    3.1 肩胛骨骨折诊断 该骨折在临床中较少见,因前后均有肌肉包绕,骨折时外观多无明显畸形,易于漏诊。常规行肩关节正位片及肩胛骨切线位片,CT影像及三维重建能更好地确定肩关节内骨折和肩胛颈骨折情况,指导手术[1-4]。

    3.2 明确骨折类型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大部分稳定骨折采用保守治疗,结果也十分满意。但对于不稳定性复杂骨折,应早期手术治疗,以减少并发症。

    3.3 肩胛骨骨折手术指征 ①关节盂骨折,盂肱关节不稳定,即关节盂骨折损害关节表面1/4以上时行内固定治疗,以防止习惯性肩关节脱位或半脱位;②肩峰骨折移位明显,向下倾斜或侵入肩峰下间隙,使肩袖功能和肩峰下间隙受到损害时,影响肩外展功能,做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②喙突骨折晚期可致疼痛,合并肩锁关节脱或有臂丛神经损伤可作神经探查,复位或切除喙突远端及联合肌腱固定;④肩胛颈骨折易位,肩盂倾斜角度大使关节不稳,易致脱位或半脱位,或伴有锁骨骨折、喙锁分离,使骨折不稳定;⑤肩胛冈及体部骨折,畸形严重者,骨突顶压胸壁或活动时刺激周围软组织引起疼痛,影响肩胛胸壁间的类关节功能,应考虑做骨突切除。

    4 体会

    ①CT平扫及三维重建能更加直观更加清楚地显示骨折情况;②对于肩胛颈、肩胛体骨折及与盂窝下缘骨折采用肩胛骨外侧缘切口已足够,创伤小、暴露直接、节约手术时间;③大多数骨折采用肩胛骨后侧或外侧切口即可,有时为了探查臂丛神经或暴露肩关节前侧部分,也可用肩关节前侧入路;④岗下肌与小圆肌之间的肌间隙,是一重要的神经界面,没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通过,两者肌纤维排列方式、宽度及走行的不同对辨认此神经界面有一定的帮助;⑤多种内固定方法相结合灵活运用,以符合解剖和生物学特点;⑥早期功能锻炼,预防黏连:术后2~3周即开始行钟摆运动,画圈运动,手的爬墙训练等,对减少肩胛骨及胸壁之间的粘连,防止肌肉废用萎缩,提高肩关节的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409.

    [2]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105.

    [3] Crenshaw AH.过邦辅.坎贝尔骨科手术大全.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887.

    [4] 王亦璁,孟继懋.骨与关节损伤.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312., http://www.100md.com(缐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