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15期
编号:11937032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25日 徐智宏
第1页

    参见附件(2599KB,3页)。

     3.2 护理

    3.2.1 加强监护 入院后1~2 d由专人护理,连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变化,对重者进行全面监测如肾灌注和微循环状态,记录24 h尿量。观察神志、意识,对外界反应和肢体活动情况,了解有无脑缺氧等病变,避免不必要翻动;控制输液速度,以免加重心脏负荷,诱发肺水肿。对疼痛持续1 d以上不能控制,心电图呈广泛前壁或前、后壁梗死,ST段显著抬高成单向曲线、心肌酶谱大幅增高者应高度重视。综合评估患者预后,做到预见性护理。接诊时准确记录发病、就诊时间及生命体征,协助医生筛选溶栓治疗适应证,在最短时间内做好准备,记录全导联心电图作为基础值,急查血清心肌酶谱、血常规、凝血三项等,建立2条静脉通路,确保溶栓药物顺利输入;备好急救物品如除颤器、临时起搏器、主动脉内囊反搏泵及利多卡因、多巴胺等。

    3.2.2 吸氧及止痛 AMI所致胸闷、胸痛可兴奋交感神经,加重心肌缺血缺氧,扩大梗死范围,迅速止痛极为重要;首选吗啡3~5 mg重复皮下注射,或杜冷丁50~100 mg肌内注射,有呼吸功能不全或休克时慎用,以疼痛完全消失为目的;发病后4 h应用冠脉扩张药物如硝酸甘油静脉滴注,可有效缓解疼痛,抑制梗死范围扩展。吸氧可改善低氧血症,利于心肌梗死恢复,氧流量5~ 6 L/min,疼痛减轻后改为3~4 L/min,持续吸氧时间≥72 h[4]。老年人因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原因,鼻黏膜易出血,给予鼻塞吸氧,患者易于接受,无明显痛苦,每日更换一次性鼻塞和湿化瓶蒸馏水。

    3.2.3 心理护理 根据老年患者心理活动的特点,平时有慢性病或老年性疾病的患者,多悲观恐惧,有孤独感或情感幼稚等特点,对痊愈信心不足,并有不同程度的健忘、耳聋,护理人员应十分尊重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在治疗的同时,耐心开导和安慰患者,使其消除恐惧心理,指导患者做深呼吸,促进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信赖,取得患者信任合作。患者进入恢复期后,社会心理因素对预后至关重要,运用弹性访客时间,让家属协助患者,解除其孤独感和情感依赖,使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9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