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18期
编号:11935451
浅谈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分型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8期
     溃疡性结肠炎亦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其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黏膜,且以溃疡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和粘液血便。此病在欧美国家比较常见,我国60年代国内文献仅有零星记载,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深入和诊断手段的日趋完善,70~80年代有关报道急剧增多,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现代西医学认为本病与感染、遗传、精神、过敏,特别是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现代医学对本病虽有激素,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腹泻制剂等多种疗法,但疗法不够满意,复发率高。

    中医学没有相应的名称,一般将其归人“肠涕”、“滞下”、“久瘌”、“便血”等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肠擗”的记载,症状即包括“便血”、“下白沫”、“下脓血”等,并提出以脉象来观察预后。《金匮要略》创用白头翁汤和桃花汤,以清肠解毒、温涩固下之法进行治疗,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巢氏病源》云“肠胃气弱,易为冷热,其邪气,或动或静,故其痢,乍做乍止谓之休息痢也”,隋代《诸病源候论》指出:“热毒乘经络,血渗肠内,则变为脓血痢,热久不歇,肠胃转虚,故痢久不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63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