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4期 > 正文
编号:11951993
73例医护人员创口接触梅毒患者体液的应急处理及结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25日 肖佐环 王晓鸿 周小军
第1页

    参见附件(1426KB,2页)。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医护人员创口接触梅毒患者体液后的应急处理及其相应后果,总结可疑梅毒感染后的紧急处置措施。方法 观察并总结60例医护人员工作中不慎创伤并接触梅毒患者体液后的紧急处置措施及其后果。结果 感染后无处理组8例,2例感染;安尔碘消毒处理组10例有1例感染;24 h内,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1次组28例无感染;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3次组27例无感染。结论 医务人员创口接触梅毒患者体液后,可感染梅毒,但及时创口消毒、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可预防感染,从观察结果看,24 h内肌内注射1次长效青霉素即可达到预防效果。

    【关键词】梅毒;防治措施;院内感染

    作者单位:519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近年来,随着梅毒发病率的逐渐升高,医务人员在操作中接触患者血液或其他体液的机会大大增加,尤其是外科、妇产科、口腔科、皮肤性病科等科室的工作人员及护理人员等,记录其处理措施和跟踪预后,并统计总结结果,为可疑感染梅毒者提供一些紧急处理经验,及时防治,减低罹患梅毒的可能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2年8月至2009年12月,9年间,作者共观察在工作中不慎受伤或本身皮肤存在破损并接触到具有传染性的梅毒患者体液的医务人员84例,其中所接触患者为感染后4年内并未予治疗的梅毒患者73例;医护人员主要包含有外科、妇产科、口腔科、麻醉科、急诊科医生、护理人员等,此外还有保洁人员一名,多为被受污染的刀、剪、针头等锐器划伤所致。在73例被观察者中,当时未察觉受伤,或不知所接触患者罹患梅毒,未及时处理创口者8例;仅用安尔碘消毒创口者10例;已知所接触患者罹患梅毒,并应用长效青霉素240万U,肌内注射1次者28例,1次/周,连续肌内注射3次者27例。

    1.2 实验室检查 2~3个月后对所有接触者均进行TPP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检测,阳性者行Trust试验(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

    1.3 诊断标准 根据梅毒诊断标准[1],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诊断。

    2 结果

    上述医务人员的皮肤破损处接触梅毒患者体液后,无处理组8例,其中有2例感染,感染率为25%;安尔碘消毒处理组10例,有1例感染,感染率为10%,与无处理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1次组,28例,无感染病例;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3次组27例,亦无感染病例。经统计,后两组与无处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73例医护人员创口接触梅毒患者体液的

    应急处理及结果观察(例,%)

    组别总例数感染例数感染率

    无处理组8225

    安尔碘消毒处理组10110

    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1次组2800.*

    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3次组2700.*

    注:与无处理组比较.*P<0.05

    3 讨论

    梅毒是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几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并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另一方面梅毒又可能很多年无症状而呈潜伏状态[1]。因而早日发现和治疗对罹患梅毒的人显得非常重要,也可避免该病进一步传染给其他健康人。梅毒主要通过性活动传播,但是也可以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特别是当皮肤存在破损的时候,被传染的几率明显增加,近年来已有很多生殖器外的硬下疳报道,多见于唇、乳房、口腔、手指、皮肤伤口等处,患病原因均为皮肤破损处接触梅毒患者体液而感染梅毒螺旋体所致[2-5]。

    近年来随着梅毒发病率的不断增高,普通人群梅毒感染率也逐年上升,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梅毒患者,部分患者已知感染,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因而医务人员在医疗操作中接触梅毒螺旋体的风险也相对增高,作者在工作中发现这种感染个案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接触梅毒患者后的正确处理,及时防治感染就显得相对重要了。作者的统计数据显示,创口接触梅毒患者体液后,及时挤出创口血液,安尔碘消毒,即可以杀死大部分梅毒螺旋体,但是并不能完全排除感染的可能;感染后24 h内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240万U,在28例被观察者中未发现感染病例;每周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240万U一次,连续肌内注射三次者,在27例被观察者中亦未发现有感染病例,两组感染率均为零,经统计,与无处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结果显示,创口接触梅毒患者体液者可通过及时处理创口,同时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240万U即可达到有效预防感染的作用。可疑感染梅毒螺旋体者经过及时适当的处理可大大减少罹患梅毒的可能性。同时,作者认为本方法也可以用于接触高危人群(不知是否罹患梅毒)后的紧急处理,对减少感染,控制梅毒的广泛传播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观察病例有限,上诉结论仍有待更多的临床观察进一步证实。同时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做好防护,尽量避免意外受伤,也可大大降低被感染的可能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2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