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5期 > 正文
编号:11950255
输血前5种感染性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5日 谭轩 孟庆年
第1页

    参见附件(1507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本院患者输血前病毒性感染指标检测的意义。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8359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检测,同时用生化速率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用梅毒甲苯胺红颗粒凝集试验(TRUST)初筛,阳性者用ELISA法确证。 结果 梅毒抗体经TRUST法检测阳性率为1.96%(164例),再经ELISA法确证阳性率为1.69%(142例),HBsAg、抗-HCV、抗-HIV阳性率分别为12.2%(1020例)、1.15%(96例)、0.38%(32例),ALT>40 U者为7.5%(627例)。 结论 5种感染性血清标志物检测对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及预防医源性疾病的传播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输血前;输血相关传染病;输血安全;感染性血清标志物

    为了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管理,确保医疗安全,预防医源性疾病的传播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感染性血清标志物检测。现将本院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8359例输血前患者5项血清传染性指标检测及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住院及门诊患者8359例,男、女比例正常分布,年龄0~92岁。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抽取患者静脉血3 ml送检。

    1.2 试剂与方法 HBsAg、抗-HCV、抗-T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均由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提供,TP抗体采用甲苯胺红颗粒凝集试验(TRUST)初筛,阳性者用ELISA法确证,TRUST试剂由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抗-HIV初筛试验采用酶联双抗原夹心法,试剂购自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出现阳性结果则送广西区疾控中心确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采用生化速率法检测,正常参考值为<40 U/L。所有检测均严格按说明书操作且试剂在有效期内。

    1.3 仪器 日立7080生化仪;KHB ST-360酶标仪(上海科华);TYPE ST-36W自动洗板机(上海科华)。

    2 结果

    2.1 检测结果 8359例标本总阳性为2081例,占24.89%,其中ALT 627例(7.5%),HBsAg 1020例(12.20%),抗-HCV 96例(1.15%),抗-HIV阳性64例,后经广西区疾控中心确诊阳性32例(0.38%),TRUST阳性164例(1.96%),经ELISA确证阳性为142例(1.69%)。

    2.2 不同年份输血前五项阳性率见表1。2007年阳性总数为419例(26.31%),2008年阳性总数为656例(24.97%),2009年阳性总数为858例(24.88%),2010年1月~3月阳性为148例(21.39%)。

    表1

    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输血前五项检测初筛及确诊阳性检出情况(例,%)

    年份总数ALT(>40u)HBsAg抗-HCV抗-HIVTRUST抗-TP

    20071592103(6.45)237(14.88)15(0.94)0(0)33(2.08)31(1.95)

    20082627171(6.51)366(13.92)35(1.33)8(0.31)43(1.64)33(1.26)

    20093448307(8.89)348(10.17)41(1.19)21(0.61)75(2.18)66(1.91)

    2010(1~3月)69246(6.62)69(10.92)5(0.72)3(0.46)13(1.83)12(1.73)

    合计8359627(7.5)1020(12.20)96(1.15)32(0.38)164(1.96)142(1.69)

    3 讨论

    3.1 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疾病无法替代的一种治疗手段,但因输血感染某些疾病的例子时有发生。为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降低输血感染性疾病的风险,避免给医院带来医疗纠纷,也为了适应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举证倒置原则,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检查是非常重要的[2]。输血前后病原体检测包括HBsAg、抗-HCV、抗-HIV、抗-TP及ALT等[3]。

    3.2 通过对8359例输血前患者进行相关传染病指标检测,HBsAg和抗-HC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20%和1.15%,与文献报道HBsAg感染在10%~15%之间[4]、抗-HCV阳性率0.51%~3.9%[5]相近。ALT高于正常值为627例,占7.5%。虽然ALT并非传染病病原体检测的特异性指标,但可从侧面反映肝细胞损害的程度,如肝炎等疾病引起的肝损伤等。ALT检测作为丙型肝炎的替代试验的意义已经不再重要,但

    

    作者单位:530001广西南宁市第八医院检验科

    仍有其他已知或未知的肝炎病毒存在。在某种程度上能减少HCV“窗口期”和HBV隐匿性存在的风险:丙型肝炎感染早期ALT升高发生的时间大大短于ELISA法检出抗-HCV的时间,通常检出抗-HCV的时间约70 d,而检出ALT升高发生的时间约在2周~2个月;对于HBsAg阴性的慢性隐匿性HBV感染者而言,有时ALT也会不正常[6]。我国是一个HBV感染的高发区,而医源性感染传染性疾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输血前对传染性指标进行检测非常必要,不但可以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有个初步的了解,还可以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感染,也可以为医疗中的举证倒置提供依据。

    3.3 8359例受检者中有164例(1.96%)TRUST初筛阳性,后经ELISA法确证阳性患者142例(1.69%),阳性率高于有关文献报道的1.10%[7],假阳性率为13.4%,说明TRSUT法具有较高的假阳性率,与文献报道一致[8]。由于TRUST法是检测TP患者血清中的非特异性反应素抗体,是TP筛选试验,易受某些传染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如麻风、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造成假阳性[9]。因此对TRSUT法初筛阳性标本需进一步用TPPA或ELISA法进行确诊试验。

    3.4 本研究中抗-HIV初筛阳性64例,后经广西区疾控中心确诊为32例,阳性检出率为0.38%,明显高于全国人口HIV平均感染率0.05%[10]7倍多,这可能与本院就医患者流动性大,某些人员从业复杂有关。从表1结果来看,抗-HIV阳性例数逐年增加,阳性率也逐年递增,说明HIV在我国感染流行的形势不容乐观。性传染疾病正逐渐由沿海城市向内地城市,由大城市向小城市以及农村,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0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