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6期
编号:11949461
抗血栓药物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6期
     【摘要】 由血栓引起的疾病是人类的常见多发病,溶栓疗法是治疗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通过血栓形成机制来研究新的抗血栓药物显得极为重要,临床上用于血栓治疗的药物主要分为3类:抗凝血药物、溶血栓药和抗血小板类药物。

    【关键词】血栓病;抗血栓药物;进展

    血栓是指血液成分在血液流动过程中,在血管或心脏内膜表面形成的一种半凝块状物质。诱导血管内血栓形成的因素有很多种,但根本因素是由于血液凝固和血小板黏附聚集。血小板聚集性过高是促使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血栓形成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是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随着对血栓形成机制的不断研究,针对血栓形成的特点和原因,研究和开发了很多用于抗血栓形成的新药,既有抗凝血药和溶解血栓的药物,又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

    1 抗凝血药物

    凝血酶在凝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最终使凝块形成,凝血酶也是引起血小板聚集的最主要激活剂之一。

    1.1 肝素和类肝素 肝素(heparin)是典型的抗凝血药物,它通过抗凝血因子Ⅱ和Ⅹa发挥作用,抑制血栓的形成,但是很容易引起出血等不良反应,所以一般只作为抗血栓治疗的辅助药物。低分子量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s,LMWH),具有强的抗凝血因子Ⅹa和弱的抗凝血因子Ⅱ的作用,抗血栓作用强于抗凝血作用,而且具有药效持续时间长、出血反应少的特点,主要用于静脉血栓性疾病的治疗[1,2]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