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7期
编号:11948863
子宫腺肌病的药物治疗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7期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肌层内存在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激素的影响下发生出血、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了弥漫病变或者局限性病变。近年来,子宫腺肌病出现发病率上升、发病年龄下降的趋势。对年轻有生育要求,近绝经期,不接受手术或保守性手术治疗后症状复发者,可考虑药物治疗。现对子宫腺肌病药物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1 雄激素类衍生物

    1.1 丹那唑(danazol) 丹那唑是70年代人工合成的一种17a-乙炔睾酮衍生物,可抑制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垂体促性腺激素(LH,FSH)的合成和释放,使卵巢排卵停止,性激素分泌减低。丹那唑与雄激素受体结合转入细胞核,促使RNA合成雄激素,它与雄激素结合球蛋白有亲和能力,使更多的游离雄激素与受体结合,其代谢产物又有轻度雄激素内分泌活性,所以男性化作用强。丹那唑还可直接与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结合抑制内膜细胞增生,最终导致子宫内膜萎缩,造成持续性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出现闭经。因此对治疗子宫腺肌病有效。患者FSH、LH呈低水平,又称假绝经疗法。

    丹那唑适用于轻度及中度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用法:月经第1天开始口服200 mg,2~3次/d,持续用药6个月。若痛经不缓解或未闭经,可加至4次/d。疗程结束后约90%症状消失。停药后4~6周恢复月经及排卵。副反应有恶心、头痛、潮热、乳房缩小、体重增加、性欲减退、多毛、痤疮、声音改变、皮脂增加、肌痛性痉挛等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