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97945
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和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比较(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5日 张维 韩广敬 于俊敏 刘传圣
第1页

    参见附件(2067KB,2页)。

     3 讨论

    MFPS是一种慢性疼痛性病症,发病率高达30%~93%,其病理生理机制目前研究较多,但仍未完全阐明。MFPS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最常见的病因是各种损伤[7]。因遗留局部粘连,进而形成激痛点。其主要病理改变是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局部产生释放的致痛物质如缓激肽等均可作用于痛觉感受器引起疼痛。除此之外,局部产生释放的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可使痛觉感受器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敏感性提高。因此,在炎症过程中,PG的释放对炎性疼痛起到了放大作用,而且PG(E1、E2及F2a)本身也有致痛作用。PG还是参与炎性反应的活性物质,PG与缓激肽等致炎物质具有协同作用。MFPS早期是由化学性炎症刺激引起疼痛,晚期则主要是由肌筋膜的粘连、挛缩及机械性压迫神经、血管,引起循环障碍并导致疼痛。MFPS症状较轻的可通过按摩、理疗及自我锻炼缓解症状,但对症状较重者效果不佳。传统的低浓度麻醉药联合B族维生素、激素局部痛点注射,治疗效果肯定,但病史较长者疗效不佳且易反复,反复激素治疗则会有产生不良反应[8]。

    双氯芬酸是非甾体抗炎药,其药理作用主要是抑制环氧化酶,阻止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对环氧化酶的2个异构体(COX-1 和COX-2)都有抑制作用。其消炎镇痛作用比吲哚美辛强2~2.5倍,比阿司匹林强26~50倍,长期应用无蓄积作用,具有药效强、不良反应少、剂量小、个体差异小、排泄快(tl/2为1.1~1.8 h)的特点。因应用该药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胃痛、腹痛、腹泻及偶有消化性溃疡发生,有溃疡病史的患者需应慎用或禁用[5]。

    双氯芬酸有多种剂型,其中口服制剂和外用制剂是用于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常用的两种剂型,口服药物是传统的给药方式,药物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身体的其他部位。双氯芬酸乳胶剂从患病局部给药,药物直接通过局部皮肤吸收进入体内,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部位,防止了对身体其他部位有害的副作用,有效解决了胃肠道反应的问题[9]。药物直接进入病变组织,可以在病患局部获得比传统给药方式更高的药物浓度,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本临床观察发现外用制剂与口服制剂具有相当的疗效,而外用制剂避免了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物常见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患者更易于耐受,安全性高,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周秉文.腰背痛.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5-195.

    [2] 苏佳灿,张春才.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诊治与康复.中国临床康复,2002,6(12):1726-1728.

    [3] 肖征字.重视软组织风湿病的临床研究.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8,12(6):361.

    [4] Arthur AM,Bookman,Kate SA,et al.Effect of a topical diclofenac solution for relieving symptoms of primary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CMAJ, 2004,171:333-338.

    [5] Zacher J,Altman R,Belay N, et al. Topical diclofenac and its role in pain and inflammation:an evidence-based review. Curr Med Res Opin,2008,24(24):925-950.

    [6] Simons DG,Hong CZ,Simons LS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6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