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097722
护理干预对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小腿和足部软组织缺损皮瓣成活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25日 林姬 王绥江 罗鉴兰
第1页

    参见附件(3586KB,3页)。

     1.4.2 术后护理

    1.4.2.1 外环境 术后外界温度对皮瓣的影响非常重要, 要避免因外界温度变化而引起血管收缩影响皮瓣血运。术后环境温度控制在25~28℃,湿度保持在60%~70%[3]。杜绝主动和被动吸烟,保持病室安静、舒适、整洁,限制探视;保持床铺清洁、干燥。

    1.4.2.2 全麻术后护理 全麻清醒前要专人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计算出入量,防止活动性出血。保持呼吸道通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并稍向后仰,防止窒息;常规吸氧。床边常规备吸引器、压舌板、拉舌钳等。

    1.4.2.3 饮食护理 术后患者饮食应少量多餐,清淡、易消化流食或软食,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鸡蛋、瘦肉、鱼虾、新鲜蔬菜、水果等,同时进食粗纤维食物,防止便秘;避免冷饮和含咖啡因的饮料。

    1.4.2.4 肢体的固定与护理 术后保持正确体位是保证皮瓣动脉供血和防止静脉回流障碍的关键[4]。①患肢的固定与护理:取平卧位,患肢抬高于心脏10~20 cm。石膏固定者,护理人员要经常观察石膏边缘有无皮肤压伤、肿胀程度、皮肤浅感觉以及肢端血液循环等。②供区肢体的固定与护理:全厚皮片植皮术后需用弹力绷带均匀加压包扎,远近端用宽胶布固定,防止因术后躁动致弹力绷带移动,影响皮片成活,定时观察肢体远端血液循环。另需做好大小便护理,防止污染浸湿包扎敷料。

    1.4.2.5 皮瓣的观察与护理 ① 术后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手术方式和手术过程,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通常从皮瓣颜色、温度、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反应等方面观察血供[5];②正常皮瓣的颜色红润,观察时应与肢体相应部位或供区对侧肢体做比较。保持皮温33℃~35℃或与健侧温差控制在0.5~2.0℃。一般手术后组织有轻微的肿胀,3~7 d后将逐渐消退。用示指或无菌棉签轻轻按压皮瓣并迅速移开,肤色应在1~2 s转为红润;③动脉危象的观察与护理。皮瓣移植后48 h内是血管危象的高峰期,应每1~2 h观察记录1次。若皮瓣颜色变浅或苍白,张力低,局部皮肤温度下降,毛细血管反应变慢或消失,皮瓣边缘出现花斑,是动脉供血不足的征象,提示发生了动脉痉挛或栓塞[6];④静脉危象的观察与护理。一般术后2~3 d,皮瓣颜色由红润变为暗红,逐渐变为紫红暗紫色,肿胀明显,局部出现张力性水疱,皮温降低,毛细血管反应快,提示皮瓣发生静脉危象。本组中1例于术后48 h皮瓣肿胀明显,边缘出现水疱,肤色呈紫红,毛细血管反应变快,皮肤张力高,报告主管医生经手术探查和对症处理,抬高患肢,向心方向做皮瓣按摩,皮瓣最终成活。

    1.4.2.6 负压引流的护理 术后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球囊,特别是较大面积的皮瓣转移常需放置多个,由于损伤面积大,术后渗血积液多,彻底有效引流是防止皮下积液的关键。①引流装置的合理选择保证了持续、有效的负压引流:术后应用负压引流装置,使皮瓣与皮下组织贴合紧密,迅速建立血运,有效地控制皮下积液的发生。对引流管选择硅胶管较普通橡胶管弹性好,对组织刺激性小,加压后不易粘贴,可以防止吸引管的打折或管壁黏贴,保证了有效负压的持续存在;②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及时、有效地吸出残腔内积液、积血。术后第1天引流量多,每隔3~4 h就应排除注射器内引流物,保证负压球囊内的负压状况。护理人员要注意定时挤捏引流管,勿使其形成凝血块,在挤压过程中要注意由内向外,用力要适度,勿扭曲引流管或将引流管拔出;③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并记录引流量:一般情况术后第1天引流量较多,据创面和皮瓣大小引流液100~300 ml不等,颜色红,第2~3天减少。待引流量10~20 ml,颜色变淡,由医生决定拔除引流管。如每天引流量不是逐日减少,而是增加,引流的颜色仍成鲜红色,证明术区渗血严重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与医生联系,找出原因,对症处理。

    1.4.2.7 疼痛的护理 疼痛可引发紧张和焦虑,导致血管痉挛,影响皮瓣成活。本组患者,基本能陈述疼痛的部位,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主诉,仔细检查疼痛的部位,对患肢肿胀,皮肤温度,肢端的血液循环,石膏固定及肢体摆放的位置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7]。①调整合适的体位,防止体位不当导致伤口或皮瓣受牵拉。检查有无石膏固定不良刺激皮肤。②按摩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③允许患者家属始终陪伴患者,使患者从精神和身体的紧张中解脱。④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病室播放电视节目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护理人员与患者交谈时应充满关爱,以娴熟的操作技能,增加患者的信任感,消除恐惧心理。⑤协助医生应用药物镇痛止痛,严密观察用药后反应。但用药后患者主诉减少,可能会掩盖一些病情,需严密观察。另特别对小儿患者应加强输液肢体的固定并尽量使用留置针,经常巡视,防止针头脱落等。

    1.4.2.8 功能锻炼与康复指导 早期患者往往因为怕疼痛不配和,护理人员应使用激励、示范等手段,并耐心指导家属帮助患者做关节、肌肉的被动活动,按摩患肢,促进皮瓣的血液循环和肿胀消退。术后10 d如皮瓣血供良好,即可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早期主要是指导、协助患者进行肢体肌肉收缩和舒张运动,不宜活动踝关节,以免影响皮瓣血运。护理人员要耐心、细致、体贴、鼓励患者的进步。刚活动时,密切观察皮瓣血供情况,从轻度负重活动如拄拐到扶手杖行走,逐步增加负重及运动量,直至患者完全康复[8]。根据病情,指导并帮助患者从小范围到大范围,由被动到主动地进行各关节伸屈锻炼,肌肉舒缩活动,最大限度恢复肢体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1.5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手术皮瓣一期成活的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12例和24例,而发生血管危象分别为9例和4例。统计结果显示:经护理干预的实施,观察组较对照组皮瓣无血管危象发生一期成活率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皮瓣一期成活比较(例)

    组别例数治愈好转

    对照组21129

    观察组28244

    3 讨论

    小腿及足踝尤其是足踝部位特殊,结构复杂,皮肤软组织缺损后修复困难。皮瓣转移修复术后保证皮瓣成活是医、护工作的中心。护理人员应从心里护理入手,帮助患者在术前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术后加强病房的巡视和疼痛的护理减免因情绪波动、体位变动以及疼痛、低温等刺激而导致血管危象发生的因素。而及早发现、及早报告并协助医师及早处理皮瓣血管危象,是使皮瓣“起死回生”的关键环节。细化护理措施,全面体现人文关怀在护理文化,从细微之处着手,完善每一个护理环节,有效调节患者至最佳心理状态,可帮助患者全面提高适应能力,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吴永清.心理护理在交通伤致残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现代护理,2006,2:104 106.

    [2] 芮永军,张全荣,许亚军,等.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前臂大面积组织缺损.中华手外科杂志,2005,21:11 12.

    [3] 戴显风,吴蓓茸,陈彩芬.反流轴型皮瓣修复额颞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护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586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