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109076
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临床新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5日 陈武 董辉 刘刚 陈贺 陈楠
第1页

    参见附件(2110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9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支架结合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组、手术夹闭治疗组,观察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程度及死亡率。结果 支架结合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组与手术夹闭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存活率、随访日常生活能力(A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病死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支架结合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手术夹闭治疗,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特别是对提高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死亡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有显著意义。

    【关键词】 支架结合微弹簧圈;颅内动脉瘤;手术夹闭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颅内动脉瘤破裂常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颅内动脉瘤占85%[1],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再出血与急性脑积水是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2]。我们观察于2008年8月至2011年3月在我科治疗的9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随机比较支架结合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手术夹闭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3月以来在我院支架结合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手术夹闭治疗各4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支架结合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组48例,该组患者均符合:①颅内巨大动脉瘤,如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岩段、基底动脉或椎动脉动脉瘤。②梭形、宽颈或无瘤颈动脉瘤。③手术夹闭失败者或夹闭后复发者。④全身情况不允许或患者拒绝开颅者。⑤多次蛛网膜下腔出血,瘤周粘连明显,开颅手术风险较大者。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61.25岁,大于60岁25例,占52.08%。发病至手术时间约2 h~5 d。手术夹闭治疗对照组48例,均为家属拒绝支架结合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而选择手术夹闭治疗者,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39~73岁,平均60.79岁。两组患者在出血部位、出血量(根据多田公式π/6 长轴 短轴 层面计算)、意识障碍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控制血压、降颅压、脑细胞活化剂、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预防上消化道出血、预防感染、防止各种并发症、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支架结合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技术的要点是先骑跨动脉瘤口放置相应的支架,再通过支架网眼将微导管插入到动脉瘤腔内,放置微弹簧圈从而闭塞动脉瘤。颅内支架需要具备更好的柔韧性、支撑性及更轻的组织反应性。手术夹闭治疗组患者在开颅后直视下夹闭破裂出血的血管。

    1.3 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死亡率,随访患者出院后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根据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状态评分(ADL)来判定疗效。①基本痊愈:患者能自理,ADL评分:100分。②显著进步:患者轻度功能缺陷,ADL评分:75~95分。③进步:患者中度功能缺陷,ADL 评分:50~70分。④无变化:患者重度功能缺陷,ADL评分<45分。以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统计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疗效:出院后3月根据ADL(activity daily living)评分评定疗效,具体见表1。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可能在短期内再破裂出血导致患者死亡或致残,也可加重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因此,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一经确诊即应给予积极的外科治疗,治疗方法目前为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对于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时机多主张在早期,超早期进行,所谓“超早期”是指在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后24 h内进行。尽早对破裂动脉瘤实施血管内栓塞术,不仅可防止破裂动脉瘤再出血,而且能缓解已出现的脑动脉痉挛,防止血管痉挛所致迟发性脑缺血。超早期血管内治疗具有微创性,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低,有利于术后患者的护理管理和早期康复的优势,不受动脉瘤大小、位置、患者年龄、术前状况等开颅手术及制约因素的影响。

    通过本组研究可见,支架结合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高于手术夹闭治疗组,而死亡率明显低于手术夹闭治疗组,故支架结合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优于手术夹闭治疗。支架结合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局麻下操作,技术易于掌握、损伤小、安全、恢复快、后遗症少、家属易接受,尤其对于年老体弱患者以及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是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1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