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1期 > 正文
编号:12163400
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25日 李金会
第1页

    参见附件(930KB,1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高血压病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房颤发生率、房颤发作频率、房颤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厄贝沙坦具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对高血压病合并房颤者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厄贝沙坦;高血压;阵发性房颤

    我院从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对39例高血压病合并房颤患者采用厄贝沙坦治疗,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78例高血压病合并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的诊断标准为房颤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时间<7 d。高血压病的诊断指收缩压 ≥140 mm Hg和(或)舒张压 ≥90 mm Hg。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观察组男27例,女12例,年龄42~73岁,平均(58.2±7.4)岁,病程147±9 d;对照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43~74岁,平均 (57.2±6.8)岁,病程(146±8)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降压的基础上给与厄贝沙坦150 mg/d治疗,对照组在常规降压的基础上给与胺碘酮 0.2 g/d治疗。随访 1 年。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输入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χ2>/sup>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血压比较 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房颤复发相关参数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房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第一次复发间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发作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持续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mm Hg,x±s)

    表2 两组房颤复发相关参数比较(x±s)

    3 讨论

    房颤发生的主要机制是心房重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与房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则可能减轻或中止 RAS的不良效应,使房颤得以控制。高血压合并房颤的几率较高,与高血压所致肥厚心肌的缺血、纤维化、电生理异常,以及心室顺应性减退,心房压升高、左房增大等因素有关。由于房颤不仅使血栓栓塞事件增加,还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从而增加死亡率。因此,恢复窦性心律不仅可改善症状,而且可减少血栓栓塞,降低死亡率。胺碘酮由于转复率较高(75%左右)而用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但转复后如果不予预防性治疗,复发率较高。厄贝沙坦为血管紧张素拮抗剂, 可在受体部位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 从而达到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充分阻断作用,长期应用能降低P 波离散度, 降低房颤发生率, 有效预防房颤的发生[1]

    本组资料表明,应用厄贝沙坦和胺碘酮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且两种药物无明显差异。但厄贝沙坦组房颤发生率低于胺碘酮组;厄贝沙坦组第一次复发间隙较胺碘酮组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930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