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9期 > 正文
编号:12155209
介入治疗与内科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5日 孙鹏 邢玉慧 张金萍 赵淑媛 徐培水
第1页

    参见附件(2584KB,2页)。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介入治疗与内科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再选择20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传统内科治疗,进行临床疗效比对,结果 介入治疗组好率、治愈率在80%以上,复发率在15%以下,内科治疗组好转率、治愈率在50%以下,复发率在30%以上。结论 介入治疗好转率、治愈率高于内科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内科治疗组。

    【关键词】 介入治疗;内科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疗效

    

    2000年至2011年,我们进行了介入治疗与内科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数千例,其中各选择200例患者进行两组对比治疗,我们从细菌学、生物学、病理学、解剖学、影像学多角度对两组病例的发生、发展、转归等多方面进行了科学、细致的研究探讨,旨在缩短疗程,提高好转率、治愈率,减少复发率,进行了一些数据比对分析,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至2011年两组病例中,介入治疗组精选200例,其中男100例,女100例,年龄20~70岁,内科治疗组200例,为了有效比对,我们也选择了男100例,女100例,年龄22~70岁,介入治疗组患者患病时间为3年至50年不等,内科治疗组患病时间为2年至55年不等,以上两组病例均经检验科细菌学检查,为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的肺结核患者,两组病例均有咳嗽,咳痰,咳痰带血,及午后发烧,夜间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其中介入治疗组有80例中等或大咯血患者,内科治疗组有30例中等量咯血患者,两组患者均肺CT检查,其中介入组肺结核合并空洞100例,内科治疗组肺结核合并空洞100例,介入治疗组痰菌阳性100例,内科治疗组痰菌阳性100例,为了有效说明问题,我们选择的临床数据基本是一致的。

    1.2 方法 介入治疗组我们均选择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置入5F或6F动脉导管鞘,在DSA透视下,选用4F或5F的Cobra导管,或4F、5F的牧羊钩导管,送至胸主动脉胸椎4~6水平即气管隆突水平偏左,逐支寻找各支气管动脉开口,造影证实后,固定导管头端[1],然后我们对其中100例患者,经支气管动脉给予异烟肼0.3 g,利福平或利福霉素0.5 g,丁胺卡那0.8 g,另100例经支气管动脉给予异烟肼0.3 g,利福平或利福霉素0.5 g,卷曲霉素0.75 g。对于咳血患者同时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栓塞剂选择明胶海绵颗粒或PVA颗粒直至咳血停止。本组200例患者造影显示病变区域的血管,増粗、增多、紊乱、扭曲,病区病灶染色明显,我们都最大限度给予这些异常血管进行栓塞,内科治疗组,我们也同样选择100例患者,进行静脉给予异烟肼0.3 g,利福平或利福霉素0.5 g,丁胺卡那0.8 g1次/d静脉点滴,另100例患者,给予异烟肼0.3 g,利福平或利福霉素0.5 g,卷曲霉素0.75 g1次/d静脉点滴,对于合并咳血患者常规给予静脉止血治疗,

    2 结果

    3 讨论

    耐药肺结核(MDR-TB)目前较为普遍,同时也是我国乃至全球防治的重点,更是一个治疗上比较棘手的问题,我们打破了过去内科传统的治疗办法,选择了经支气管动脉局部联合灌注抗结核药物,同时对病变区域的营养血管进行最大限度的栓塞,使病变区域获取局部药物浓度,同时阻断病变区域的血液供应。使结核分枝杆菌这一需氧菌株缺血、缺氧,因病灶区域的药物浓度与呈正相关。使病变吸收、好转较快,同时避免了传统内科经静脉全身给予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肝肾损伤较小,而内科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灶区域的药物浓度根本达不到杀灭结核菌的有效浓度,尤其是对肝肾引起的损伤较为明显,治疗时间较为漫长,费用较为昂贵,

    3.1 疗效情况 介入治疗组由于选择经支气管动脉局部给予抗结核药物,根据我们的研究统计,病灶区域内的药物浓度是静脉给药的500~800倍,并且病灶内药物分布均匀,再同时栓塞阻断病灶区的营养血供,能使耐多药的肺结核分枝杆菌在有效的时间内被灭活,在2年内好转率,治愈率在80%以上,复发率在15%以下。而内科治疗组在2年内好转率,治愈率在50%以下,复发率在30%以上,可见,介入治疗组好转率,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内科治疗组好转率,治愈率低,复发率高。

    3.2 解剖因素 由于支气管动脉起自胸主动脉,是支气管及肺结核病灶的主要供血动脉,而肺动脉是功能性血管,基本不参与肺结核病灶区域的供血,此外,根据支气管动脉细小分支大小进行药物灌注,及逐级进行栓塞,有利于将大量的药物及栓塞颗粒充填在支气管动脉内,达到完全栓塞远端支气管动脉的目的[2],从而较好地阻断支气管动脉向病变区域供血,这是介入治疗的最大优势,也是内科治疗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3.3 并发症问题 介入治疗组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脊髓损伤和异位栓塞,由于现在的医疗设备日趋先进,医疗技术日趋成熟,只要我们充分的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术中注意患者肢体功能变化情况,以及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8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