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31期 > 正文
编号:12150681
小儿肠套叠的超声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5日 李艳芳
第1页

    参见附件(2958KB,2页)。

     超声检查是肠套叠最方便且无创伤、非常有价值的辅助检查,目前国内普遍认同诊断符合率达到80%~90%。根据小儿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肠套叠在超声图像上的典型特征,即可诊断肠套叠。肠套叠的结构一般由三层肠壁所组成,最外层为鞘部,鞘部肠管表面的浆膜层为线状高回声;鞘部肠壁因黏膜水肿增厚渗出,显示为较厚环状低回声带;内两层为套人部,中心部可见高低回声相间的混合回声或弥漫性较高回声,其边缘轮廓多不规则,主要是套入部的肠管形成反折与最内壁组成重叠所致,在中心部有时可见肠腔内容物和气体回声。超声检查可通过测量“套筒征”的长度观察套入的深度,通过测量鞘部肠管壁的厚度,鞘部肠管积液及探查鞘部套人肠壁彩色血流信号而了解肠管壁水肿程度和坏死情况,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客观依据。当“套筒征”长度>7 cm,鞘部肠管壁厚度>7 mm,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因而在探及“同心圆征”、“套筒征”特征性声像图的同时,测量“套筒征”的长度,鞘部肠管壁的厚度,可预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的可能性[4]。鞘部肠管积液、腹腔积液、肠管扩张,仍是小儿急性肠套叠选择治疗方案的主要间接征象,是肠坏死、肠梗阻必须探查的内容。彩色血流灵敏度比较好的仪器,对鞘部套入肠管彩色血流信号的探查是有一定临床意义的,肠套叠团块长度>7 cm,横径>4.5 cm,而且合并腹腔积液时应行手术治疗[5]。当然,套入部肠管组织厚度、“同心圆征”横径部与肠套叠的程度有非常直接的关系。超声检查方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无痛苦,患儿易于接受,图像典型, 能够实时多切面连续检查,同时B超也可以作为肠套叠复位、随诊观察的最好指标。典型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为:① 横切面呈“同心圆征”,外圆呈均匀的低回声,为远端肠壁回声,中间和内部2个环状管壁稍增厚,是被套入近端肠管水肿、坏死发生后表现出的增宽的低回声水肿带。②纵切面呈“套筒征”。③ 肠壁增厚,呈低回声,之后进行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复位治疗,治疗后进行超声复查及随访。

    肠套叠应与腹型过敏性紫癜、排空的胃窦部、肠道肿瘤等相鉴别。腹部超声检查出“同心圆”或“假肾征”,并不是肠套叠的特异性所见,在中上腹部进行超声纵扫时,胃腔也可呈现“同心圆征”。它与肠套叠的“同心圆征”在静止超声图像上难以区别,其形态多不规则,肠壁薄厚不一,中心部呈现较强或强的活动气体反射,如有体位变动,此气体反射变化更明显。但做连续动态观察,胃腔同心圆在数秒钟后随着胃蠕动波不断出现,同心圆也不断变化,而肠套叠中心部靶环样强回区多较稳定,直径相对较大,鞘部形成的外圆轮廓多较光滑完整,肠套叠在复位前同心圆不会消失。

    综上所述,掌握肠套叠的特征性超声表现,全面而仔细检查,特别是应用高频探头探测,对于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伤、准确、简便等优点,是诊断小儿肠套叠快速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然而超声检查也具有局限性,不能提示具体哪一部分肠管发生套叠,有关定位诊断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刘春,施愉,麦艳红.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肠套叠的临床意义.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2):15441545.

    [2] 章希圣.小儿肠套叠的研究进展.现代实用医学,2002,14(9):459461.

    [3] 吴在德.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24.

    [4] 刘春,施愉,麦艳红,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继肠套叠的临床意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5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