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31期 > 正文
编号:12150826
出院随访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5日 蔡珊珊
第1页

    参见附件(2625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出院随访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7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出院后进行定期随访,对照组出院后不随访,分别从完全依从率、抑郁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复发率三方面分析。结果 观察组完全依从率及抑郁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而抑郁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实施出院随访,既有利于提高依从率及抑郁相关知识知晓率,又能减少复发。

    【关键词】

    出院随访;急性心肌梗死;抑郁;依从性

    

    作者单位:234000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属冠心病(Coronaryartery disease, CAD)的严重类型。其病死率和致残率相当高。面对这一心脏事件, AMI患者常有抑郁症状,并且在病后12个月内持续存在[1-2]。 AMI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后便可回家继续康复治疗。而对于出院返家的患者,却鲜有研究报道。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作者对7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本院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76例,男45例,女31例。年龄31~85岁。入组标准。①确诊为AMI者。②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3]。③排除其他躯体合并症。④住院期间及出院时均给予相关详细健康指导,并对指导内容进行签字认可知晓。⑤经住院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小于8分。随机抽取39例作为观察组,37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在病程、病情程度、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随访方法及内容

    1.2.1 观察组 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内,前3个月每月2次,之后每个月1次,共随访15次。随访采用登门家访与电话随访相结合。随访内容: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知识了解情况、院外服药情况、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并能否处理、是否病情稳定或复发再次住院、能否门诊随访,社会和家庭的支持情况等。随访过程中若患者提出相关治疗问题,如增、减药量及更换药物等,及时与医生商量后再对患者进行指导或请医生解答。12个月后按测评表记录随访情况,并进行统计。

    1.2.2 对照组 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对其不进行随访,每个患者出院后12个月,由护理人员登门家访或电话随访,按照测评表记录情况,并进行统计。

    1.3 评价标准

    1.3.1 依从性问卷测评 根据是否按医嘱服药分为完全依从(能坚持按照医嘱用药),部分依从(间断执行医嘱),不依从(停止用药)。

    1.3.2 抑郁症的相关知识问卷测评 包括抑郁症基础知识、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调节情绪、定期复查等。满分10分。6分以上为知晓,6分以下为知晓差。

    1.3.3 抑郁症复发标准为明显的抑郁症状出现,HAMD评分>20分。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组间分析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分析用χ2检验, 规定P<0.05者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出院随访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观察组完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出院随访对患者抑郁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观察组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出院随访对患者抑郁复发率的影响

    观察组抑郁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论

    在住院冠心病患者中,约50%并发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或)抑郁症状,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发生率更高[4]。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为[5-6]:①对疾病本身恐惧,对AMI预后的不了解或过度关注。②心肌梗死作为一种强烈应激源,致使血儿茶酚胺等增加。③对较高的医疗费用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的忧虑。④对将来生活和工作失去信心,担心丧失工作能力。而抑郁也可增加AMI后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7]。发病机制可能为:①抑郁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导致血栓栓塞事件增加。②抑郁患者心率变异度降低,心律失常增加。③体内氧化作用增强,抗氧化的保护作用减弱,氧化型的低密度脂蛋白增多。④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由自主神经介导的心脏压力感觉性反射功能失调,从而引起猝死。⑤抑郁症患者往往对治疗心血管疾病及改变生活方式建议的依从性均较差。故提高抑郁症患者康复出院后维持治疗的依从性尤其重要。其中服药依从性差的表现为停止服药、间断服药、服错药量、增加或漏服药次、自行合并其他用药等。治疗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有:①患者及家属对药物维持治疗认识不足。②过多担忧药物不良反应及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③无人提醒、督促服药而断续用药或随意增、减服药剂量。出院后护理人员进行随访,可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服药情况,可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予相应措施、也可对院内健康教育进行反复宣教、强化,并对随访中发现的错误观点、行为予以纠正、指导和帮助。本研究结果观察组完全依从率及抑郁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证实了上述观点。另外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抑郁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按时服药、定时复诊有关。

    调查发现,约有87%的患者表示愿意接受随访和健康指导[8],而出院随访有利于患者对医学知识的了解,也给患者康复以重要的心理支持,同时并能减少复发。但尚需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 考 文 献

    [1] 杨园园,洪黛玲,陈建军.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抑郁的研究现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4):383-384.

    [2] Lane D, Carroll D, Ring C, et al. The prevalence and persistence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follow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Br J Health Psychol,2002,7(1):11-2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2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