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2181793
早期口胃管微量喂养联合西甲硅油乳剂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中的预防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5日 艾秋萍
第1页

    参见附件(4175KB,4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经口胃管微量喂养联合西甲硅油乳剂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中的预防及疗效观察。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01年3月,在我院NICU经口胃管微量喂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平均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52例,其中包括接受SIMV的早产儿6例,随机分对照组25例(微量喂养组)及观察组27例(微量喂养联合西甲硅油乳剂组),两组均在生后48内开始喂养(有喂养禁忌证除外),观察两组对于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评估。结果 对照组中15例在喂养1周内均出现程度不一的喂养不耐受症状(如腹胀、呕吐、胃潴留等),经给予西甲硅油乳剂对症治疗,(2~3)d后便能耐受喂养,观察组中4例轻度腹胀,无呕吐,平均胃排空率(46.7±11.8)%快于对照组(32.5±12.21)%,到达全量肠内喂养的时间(17.2±3.5)d对(19.7±8.0)d及拔胃管的时间(10.8±7.3)d对(12.2±8.2)d均明显缩短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甲硅油乳剂是一种稳定的表面活性剂,安全无毒,可减轻肠胀气,促进胃肠动力,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明显的预防及治疗效果,并可明显缩短经口胃管微量喂养的时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在临床中可安全使用。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西甲硅油乳剂;早期微量喂养

    早期微量喂养促进胃肠动力的成熟已得到医学界的认可,并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因受新生儿胃肠功能发育的限制,喂养不耐受在早产儿尤其是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发生率仍很高,影响了新生儿的发育及生活质量,我科于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针对5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在常规治疗(包括静脉营养)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微量喂养同时并给予小剂量西甲硅油乳剂口服,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并明显的缩短了患儿住院天数,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平均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52例,包括接受机械通气的6例,随机分对照组25例(早期微量喂养组)及观察组27例(给予微量喂养联合西甲硅油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有胃肠禁忌证患儿除外。

    1.2 喂养不耐受的相关诊断 喂养不耐受目前无明确诊断标准,我科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总结以下标准:①频繁呕吐,每日超过3次以上。②胃潴留量超过前次喂奶量1/3,或为咖啡样或胆汁样胃内容物。③开始喂奶时间延迟,奶量增加困难或持续减少超过3 d。④腹胀(24 h腹围增加>1.5 cm,伴肠型)。⑤排便不畅、大便潜血阳性或大便稀薄,还原物质超过2 %(乳糖吸收不良)。

    1.3 方法 对照组25例及观察组27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包括肠外静脉营养)基础上,根据患儿自身情况,生后(1~2)d,给予经口胃管微量喂养(均以输液泵经口胃管间歇输注早产儿配方奶10~20 ml/kg.d),观察组在早期微量喂养的同时,加用小剂量西甲硅油乳剂0.2~0.3 ml/q8 h经口胃管泵入,拔除胃管后继续以原剂量口服2周,)两组均根据患儿耐受情况逐日递增奶量,1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软件,数据用x±s表示,进行两组数据均数的t检验。

    2 结果

    早期微量喂养组协同西甲硅油乳剂预防后,胃排空率(46.7±11.8)%快于单纯早期微量喂养组,拔出胃管时间(10.8±7.3)d及到达全量肠内营养的时间(16.2±3.5)d明显缩短于单纯早期微量喂养组,经临床观察,两组无一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对照组中15例程度不一的喂养不耐受患儿,经给予西甲硅油乳剂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并逐渐耐受喂养,观察组中的4例轻度腹胀,经延长喂养间期或适当减少奶量处理后症状缓解。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随着新生儿界医疗水平的提高,肠外营养的广泛应用,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存活率及生存质量。与此同时,一些相关的并发症如早产儿的营养缺乏和生长迟缓已经成为新生儿科医生的新的挑战。其中早产儿喂养困难及喂养不耐受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易导致早产儿营养不良,贫血,体重下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1500 g,胃排空严重延迟、严重的胃食管反流、注入乳汁后胃被动扩张和胃潴留所引起喂养相关性低氧血症,反复呼吸暂停者,是造成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经研究显示,早产儿喂养困难与胃肠动力障碍有密切关系,胃肠动力受中枢神经系统,肠道神经系统,多种胃肠激素以及化学介质的调节,胃肠动力障碍时,可出现消化不良,呕吐,胃食管反流,食欲下降等症状[2]。国内外实验资料均证实早产儿胃排空延迟,可能与胃窦和十二指肠动力不成熟,两者之间缺乏协调的活动有关。小肠动力随胎龄增加也有一个发育与成熟的过程,例如胎龄<31周的早产儿,小肠呈低幅而无规律的收缩,几乎没有推进活动,随着胎龄增加,蠕动频率、振幅和时间逐渐增加,足月时出现有规律的向前推进的蠕动波,因此在小早产儿中较易出现腹胀、胃潴留、呕吐等喂养不耐受的现象[2]。一般在孕15周就可检测到胎儿口部的吸吮动作,但协调的吸吮和吞咽要到34周才成熟,其吸吮和吞咽动作表现为既短暂又突发,每次只能吸入少量乳汁,胎龄在30~35周的早产儿的吞咽频率明显少于胎龄>35周的早产儿,因此,较小的早产儿易发生乳汁吸入[3]。

    早期微量喂养可通过改变调节胃肠动力的神经或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胃肠动力的成熟;并在临床上也广泛采用,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仍有不少患儿在微量喂养中易出现腹胀,胃潴留,呕吐等轻重不一的喂养不耐受症状,导致喂养延迟,住院时间普遍延长,经肠道喂养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胃肠动力的不成熟[1]。

    经多方文献报道,西甲硅油能促进胃肠蠕动,减轻肠胀气,是一种稳定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变消化道中存在于食糜和粘液内的气泡的表面张力,分解释放出气体经肠壁吸收,最后通过肠蠕动排出。因此对婴幼儿呕吐,腹胀,功能型消化不良有明显临床治疗效果,其作用是纯粹的物理作用,不涉及化学反应,而且其为药理学惰性物质,不从肠道吸收,不产生系统毒性,可长期使用。针对此药物作用机理,为了能更好的促进早产儿胃肠蠕动功能,我院给予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胃管微量喂养联用西甲硅油乳剂治疗。

    本图1中研究的早期微量喂养组联合西甲硅油乳剂较之常规微量喂养组,完成奶量的时间及到达全量肠内喂养和拔胃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中94%在生后第4周能接受每天120 kcal/kg的全量肠内营养,而对照组仅80%能接受这种喂养,临床观察本图2中,联合组总有效率占77.5%,常规微量喂养组总有效率40%,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在对照组中出现喂养不耐受情况下,给予西甲硅油乳剂对症,也能起到明显治疗效果,充分说明观察组能明显预防和治疗喂养不耐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175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