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10期
编号:12242861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初探(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

    本组128例中男85例,女43例,年龄3~13岁,平均为8岁。伸直型116例,屈曲型12例。按Ogden[1]对骨折分型标准:纯伸直型20例,伸直尺偏型66例,伸直桡偏型30例,屈曲型12例。治疗后随访6~3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9个月。

    2 治疗方法

    21 小夹板外固定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45例。手法复位方法:患儿仰卧,助手握患肢上臂,术者两手握腕部,先顺势拔伸,再在伸肘位充分牵引2~3 min,以纠正重叠及旋转移位。整复伸展尺偏型骨折时,术者一手拇指按在内上髁处,把远端推向桡侧,其余四指将近端拉向尺侧,同时,用手掌下压,另一手握患肢腕部,在持续牵引下徐徐屈肘。这样,尺偏或桡偏和向后移位,同时可以矫正。若为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术者以上述手法拔伸牵引后,纠正侧方移位。然后,以一手鱼际抵于骨折远侧端(肘窝部),另一手鱼际抵于近侧骨折端的上方背侧。两手对挤加压并将肘关节伸展大于90°即可复位。采用小夹板外固定。固定时伸直型骨折后侧板加梯形垫,远高近低,夹板长度应上达三角肌中上部水平,内外侧夹板应下达(或超过)肘关节,前侧板下至肘横纹远端5 cm,后侧板远端呈向前弧形弯曲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