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2318154
脑安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和NF—κB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25日 高树华 鹿群先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脑安胶囊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核因子κB (NF—κB)的影响。方法 72例ACI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在给予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加用脑安胶囊,2次/d,每次2粒,疗程为2 周,比较在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对比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安胶囊能能显著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对脑梗死的预后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脑梗死;脑安胶囊; IL—1β;IL—6; NF—κB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脑梗死的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其中脑缺血后炎症损伤过程中细胞因子发挥广泛的作用,成为人们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关注的重要方面[1]。我院通过探讨脑安胶囊对急性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炎性因子IL—1β、IL—6和NF—κB影响作用研究其具体影响机制,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内科住院72例患者,对照组以及治疗组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45~80岁,平均55岁,发病到入院时间为2~30 h,平均8 h,既往有高血压病11例,糖尿病4例, 冠心病6例;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45~75岁,平均52岁,发病到入院时间为2.5~30 h,平均8 h,既往有高血压病12例,糖尿病4例,冠心病6例。所选病例均符合第四次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2—3]。两组资料发病时间、年龄、性别、既往史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及治疗14 d后均清晨空腹取静脉血3 ml,不抗凝,室温静置后3000r/min离心15 min,分离后血清于—30℃保存。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SIA) 检测血清IL—1β、IL—6和NF—κB水平。所有试剂盒均由上海森雄公司提供,检验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方法进行。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IL—1β、IL—6和NF—κB水平[4]。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1次/d,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1次/d,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1次/d,口服;根据病情使用降血压、降血糖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患者入院后立即加用脑安胶囊(上海祥鹤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Z31020420,每粒0.4 g),2次/d,每次2粒。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 统计软件分析,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配对t检验。两变量间的相关性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 对IL—1β、IL—6和NF—κB的影响 2周后,治疗组的IL—1β、IL—6和NF—κ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发现IL—1β是的重要的炎症细胞因子之一,它介导了炎症的重要过程,临床研究发现[4]: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浆中IL—1β的含量增加的程度与疾病发生的严重程度之间成正比关系,病情严重者较轻者其含量偏高。它说明IL—1β介导的炎症反应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人体内免疫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主要分泌IL—6,它在炎症系列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发现IL—6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导致血管内皮炎性反应的发生,还通过促进氧自由基大量的释放及增强兴奋性氨基酸的作用导致神经元细胞的死亡[4]。

    NF—κB为一个转录因子蛋白家族,参与炎症反应各阶段的许多分子都受F—κB的调控,包括:TNF—α、IL—1β、IL—2、IL—6、IL—12、趋化因子等。NF—kB被在脑缺血损伤时细胞因子、氧自由基、钙超载等因素的刺激而活化,NF—κB可以通过调控多种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引起神经细胞的损伤[3—4]。梗死后神经细胞死亡炎症反应是其重要原因,脑梗死产生后白细胞被大量激活并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分泌的炎性因子逐步增加最终炎症瀑布反应形成导致梗死后神经细胞的损伤。在此病理过程中IL—1β、IL—6和NF—κB发挥较重要的作用。脑安胶囊是由川芎、当归、人参、红花、冰片等组成,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具有保护损伤的缺血脑组织、抑制ADP诱导的血栓形成、抑制凋亡的内皮细胞等多靶位效应。

    总之,本研究发现脑安胶囊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并能显著降低NIHSS评分,降低血清IL—1β、IL—6和NF—κB水平,说明脑安胶囊可能具有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起到减轻炎症反应,从而降低其对缺血脑组织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也说明脑安胶囊的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多靶点作用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1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