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年第2期
编号:12346755
小儿腹泻治疗中抗菌素使用不当或滥用的原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期
     【关键词】

    小儿腹泻;治疗;抗菌素;滥用;原因

    自抗菌素问世以来,它给人类健康做出的重要贡献无须质疑,但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及时、广泛传播,以及改革触及医疗系统部门的利益,使得抗菌素使用不当或滥用现象愈来愈严重,尤其是在儿科领域其危害将十分深远。从2003年起,卫生部光下发合理用药的文件就达12个,“抗菌素滥用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正变得越来越危险”这已经成为卫生管理机构自上而下的共识。临床研究认为小儿腹泻70%左右水样便腹泻多为轮状病毒(占42%)或产毒素细菌(占28%)感染引起,可不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仅适用于某些粘液脓血便患儿(占30%左右),抗菌素使用存在的问题既有患者因素也有医务工作者原因,针对临床医生在小儿常见腹泻疾病治疗过程中抗菌素使用不当或者滥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研究很有必要,以便指导医生更科学、合理使用药物。

    1 医师对导致发生腹泻的病因认知不足

    腹泻是常见消化道症状,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导致腹泻的病因很多且复杂,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临床医生要根据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尤其是大便特点以及检验结果准确判定,有针对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可乱用或滥用。

    1.1 感染源性腹泻 即消化道被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常有发热、寒战、纳差、乏力等感染中毒表现和呕吐、大便呈蛋花汤样或米汤样、稀水样、粘液或脓血等局部表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