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年第13期
编号:12689762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3期
     【摘要】 收集近年来国内关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病例,对当前发现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予以总结,旨在后期临床更加合理的用药,避免或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不良反应;抗生素;合理用药

    1 常见不良反应

    1.1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为当前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最主要的ADR,以哮喘、药物热、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生率为05%~10%,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其中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致过敏性休克位居当前头孢菌素ADR相关报道之首[2]。罗玲[3]的报道还显示,11例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休克患者中,其中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占3例(273%),头孢哌酮占3例(273%),头孢噻肟钠占3例(273%),头孢曲松钠占2例(182%),25岁以下病例4例,属于多发人群。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体内吸收时,还可透过眼部房水,何平[4]于2009年曾报道1例应用头孢曲松钠致过敏致间歇反复失明的案例。头孢菌素还可与青霉素发生不完全交叉过敏反应,报道显示对青霉素过敏者约有10%~30%患者同时对头孢菌素有过敏反应[5],且对头孢菌素过敏者高于对青霉素过敏者,临床使用中需严格注意。

    1.2 消化系统反应 胃肠道消化系统反应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最为常见的ADR之一,约有3.6%~108%的发生率 ......
------
    吴经云 贵州省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收集近年来国内关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病例,对当前发现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予以总结,旨在后期临床更加合理的用药,避免或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不良反应 抗生素 合理用药

    【分类号】R978.1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前两代头孢菌素比较显示出了较强的杀菌作用,且抗菌谱广的功效,临床显示对革兰氏阴性菌活性尤为显著[1],且其耐药菌株的发生率与现有其他头孢菌素发生率低,但随着应用的普及,除常见的皮疹、静脉炎、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外,一些罕见或较为严重的不良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