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年第13期
编号:12689772
二陈汤研究及临床应用近况(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3期
     【关键词】 二陈汤;应用研究;综述

    1 痰饮的形成及二陈汤的主治发挥

    痰饮的形成,主要和肺、脾、肾或三焦的病变有关。《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则痰无生。如若饮食不节,损伤脾胃,造成中阳不运,脾不为胃行津液,聚湿成痰。痰阻气机,则胸膈胀满;痰随气升,上犯于肺,气机壅塞,则咳嗽痰多;痰浊随胃气上逆,胃失和降,则呕吐恶心;痰为阴邪,阴浊凝聚,影响于心,则心悸;阻遏清阳则头眩。所以《丹溪心法》云:“凡痰之为患,为喘为咳,为呕为利,为眩为晕心嘈杂怔忡惊悸。为寒热痛肿,为痞膈,为壅塞。或胸胁间辘辘有声,或背心一片常为冰冷。或四肢麻痹不仁,皆痰饮所致。……百病中,多有兼痰者,……凡人身中结核,不痛不红,不作脓者,皆痰注也。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也”。以上所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痰饮的形成、致病的证候特点以及治疗法则。

    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四治痰饮 附咳嗽篇》,由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乌梅、生姜组成。制方者基于湿由脾气不运而生,痰由水湿凝聚而成的认识,根据湿痰则燥之、温之、祛之而选方用药。方中半夏入脾胃,功专燥湿祛痰,且又能和胃降逆止呕。痰之生,由于水湿之不运;液之聚,由于气机之不顺;故辅以橘红理气燥湿,芳香醒脾,使气顺痰消。“脾无留湿不生痰,脾为生痰之源。”故用茯苓淡能渗湿,使湿从小便而去,则湿无所聚。生姜降逆化痰,一则取其制半夏之毒;一则取其助半夏、橘红行气消痰。使半夏降逆而呕恶止 ......
------
    陈志清 广西贺州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摘要】正二陈汤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效。主治痰饮,咳嗽痰多,胸膈胀满,恶心呕吐,头眩心悸等证。本方为化痰和胃的常用方剂,现代实验研究亦表明此方具有祛痰、镇咳、降血脂、降血糖、延缓衰老等药理作用。缘于临床上以此方为基础化裁应用甚多,有的衍化形成了类方,并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各种痰证,故此,笔者针对二陈汤近期研究及临床应用作一概

    【关键词】

    【分类号】R289

    二陈汤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效。主治痰饮,咳嗽痰多,胸膈胀满,恶心呕吐,头眩心悸等证。本方为化痰和胃的常用方剂,现代实验研究亦表明此方具有祛痰、镇咳、降血脂、降血糖、延缓衰老等药理作用。缘于临床上以此方为基础化裁应用甚多,有的衍化形成了类方,并广泛地应用于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1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