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4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466850
急性脑梗死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比较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25日 李博 罗晓光
第1页

    参见附件(1730KB,2页)。

     【摘要】 目的 比较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本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8例, 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 试验组采用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NIHSS评分和治疗后30 d的总有效率。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30 min、12 h、1 d、3 d、7 d、14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84%, 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05%, 试验组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效果优于静脉溶栓治疗,值得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超选择性动脉溶栓;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多发性疾病。早期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效果最佳的治疗手段[1]。静脉溶栓治疗和选择性介入动脉溶栓治疗是近年来通常采用的方法, 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残疾率和死亡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2]。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2011年1月~2013年1月对应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进行了科学的比较和分析, 现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1995年)制定的标准[3]。脑部CT或MRI均提示急性脑梗死。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中男17例、女11例, 年龄54~73岁、平均年龄(60.4±8.3)岁, 发病时间1~6 h, 平均发病时间(3.7±2.2)h, NIHSS评分(20.8±5.2)分。试验组中男15例、女13例 ......
------
    李博 罗晓光 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

    【摘要】目的比较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本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试验组采用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NIHSS评分和治疗后30 d的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30 min、12 h、1 d、3 d、7 d、14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0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效果优于静脉溶栓治疗,值得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 静脉溶栓

    【分类号】R743.33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多发性疾病。早期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效果最佳的治疗手段[1]。静脉溶栓治疗和选择性介入动脉溶栓治疗是近年来通常采用的方法,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残疾率和死亡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2]。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2011年1月~2013年1月对应用超选择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3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