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4年第3期
编号:12672767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指一组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上腹饱胀和早饱感的症候群, 其临床表现难以用器质性疾病解释, 经检查血生化和内镜等排除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FD患者占消化科门诊的20%~40%, 我国人群患病率为10%~30%[1], 机制不明。研究表明, 发病主要与胃肠动力学障碍、胃感觉障碍有关[2, 3], 主要为进餐后胃底松弛障碍、胃电节律紊乱、胃窦无力和排空功能减慢、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协调功能失常等, 与精神心理因素、内脏感觉过敏、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异常有关[3]。作者综述了FD的多方面治疗进展, 供临床参考。

    1 抑酸药物

    临床上常会给患者用质子泵抑制剂, 但PPI制剂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头痛、腹泻、便秘、腹胀等药物不良反应, 从而导致不能坚持服用药物, 中断治疗。张氏等[4]将FD患者予口服小剂量奥美拉唑148例, 口服埃索镁拉唑和多潘立酮共112例。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两组用药效果相近, 但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疗效肯定, 用药不良反应少。黄氏等[5]观察患者口服小剂量奥美拉唑150例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