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4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708969
基层医院急诊室内使用瑞替普酶与小分子肝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评价(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5日 林惠文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1. 3 观察指标

    1. 3. 1 疗效观察 溶栓开始后30~120 min内应监测临床症状、心电图ST段抬高和心律变化。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的间接判定指标包括:①60~90 min内抬高的sT段至少回落50%。②TnT(I)峰值提前至发病12 h内, CK-MB酶峰提前到14 h内。③2 h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④治疗后的2~3 h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上述4项中, 心电图变化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前移最重要。冠状动脉造影判断标准:根据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血流分级评价标准, 溶栓后2周IRA血流TIMI 2级或3级血流表示再通, TIMI 3级为完全性再通, 溶栓失败则梗死相关血管持续闭塞(TIMI 0~1级)。

    3 讨论

    虽然PCI治疗近年来增长迅速, 但多项研究显示, 仍有接近40%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3]。由于冠状动脉开通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时间依赖性, 若首次溶栓的时间超过发病后3 h, 药物溶栓治疗反而更有利于减低患者的病死率[4]。因此对于不具备急诊进行PCI治疗的基层医院, 积极开展静脉溶栓显然极其重要。本研究的患者均在发病3 h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5], 从再通率比较中发现, 应用瑞替普酶作为溶栓剂的C组和D组STEMI患者, 溶栓后90 min临床判断再通率达到80.6%, 明显高于应用尿激酶的A组和B组。冠状动脉造影判断TIMI分级结果, 再次证实瑞替普酶对STEMI治疗显现出具有提高血管开通率的趋势, 这与目前国际和国内的临床实验报道一致[6, 7]。同时, 经瑞替普酶治疗患者IRA再通时间比尿激酶治疗提前大约30 min。由此可见, 瑞替普酶作为溶栓剂, 在IRA开通的程度还是速度上, 均比尿激酶更胜一筹。这优势主要源于瑞替普酶在体内能高度选择性地与纤维蛋白结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