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2期
编号:12626236
早期宫颈癌微淋巴转移病理与临床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期
     【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宫颈癌微淋巴转移病理与临床关系。方法 早期宫颈癌患者44例, 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方法, 研究标本中D2-40、CD105以及VEGF-C在各个宫颈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分期研究, D2-40在0期患者中微淋巴管密度(LMVD)计数为(7.58±1.92)个、Ⅰ期的LMVD计数为(7.06±2.44)个、Ⅱ期的LMVD计数为(5.56±2.43)个;CD105在0期患者中血管密度(MVD)计数为(7.51±1.02)个、Ⅰ期的MVD计数为(8.06±3.91)个、Ⅱ期的MVD计数为(8.72±3.49)个;VEGF-C在0期(+)2例, 占20.00%, VEGF-C在Ⅰ期17例, 占85.00%, VEGF-C在Ⅱ期9例, 占90.00%。结论 D2-40、CD105以及VEGF-C在各个宫颈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显示, 其对于宫颈癌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宫颈癌;淋巴转移;临床关系
, 百拇医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02.048

    宫颈癌是妇科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发病率极高, 仅次于乳腺癌, 宫颈癌的死亡病例占女性恶性肿瘤病例的第二位, 这说明宫颈癌已严重的威胁着我国女性的生命和健康[1]。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说明, 全球宫颈癌患者大多数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而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家, 宫颈癌患者的人数一直居高不下[2]。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转移的重要途径, 其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和预后。为了进一步的研究早期宫颈癌微淋巴转移病理与临床关系, 选取本院 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44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早期宫颈癌44例患者, 年龄58~82岁, 平均年龄(70.5±10.4)岁。按照FIGO分期, 其中0期10例, Ⅰ期20例, Ⅱ期14例。
, 百拇医药
    1. 2 方法

    1. 2. 1 试验准备 先将组织蜡块进行切片, 切片厚度为4 μm, 数量最好有5片, 其中的3片用于VEGF-C、D2-40、CD105抗体, 各抗体1片, 剩余的可以为阴性对照或者抗原修复脱片备用。

    1. 2. 2 试验染色观察 试验染色观察的步骤较多, 主要从以下方面来具体进行:①将事先切好的切片组织块上滴上2滴双氧水, 然后将切片放置在37℃烤箱中孵10 min, 用以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②用PBS对切块组织进行清洗4次, 每3分钟1次;③甩去PBS, 再在切块组织中加入1滴可以封闭正常山羊血清工作的试剂, 然后再放置在37℃烤箱中孵18 min;④取出并在切块组织中加入1滴一抗, 并将其放置在4℃的冰箱中过夜, 过夜后取出放置在室温中复温30 min;⑤再次利用PBS对切块组织进行清洗4次, 每3分钟1次;⑥甩去PBS, 对组织切块加入一滴生物素化二抗工作液, 并将组织切块放置在37℃烤箱中孵18 min;⑦重复第五步骤;⑧甩去PBS, 对组织切块加入1滴辣根酶标记链酶卵白素工作液, 并将组织切块放置在37℃烤箱中孵18 min;⑨重复第5步骤;⑩甩去PBS, 对组织切块加入1滴DAB显色液, 在镜下显色5 min, 在适当的时机终止显色反应, 棕色为阳性显色;用水冲洗4 min。
, 百拇医药
    2 结果

    经分期研究, D2-40在0期患者中LMVD计数为(7.58±1.92)个、Ⅰ期的LMVD计数为(7.06±2.44)个、Ⅱ期的LMVD计数为(5.56±2.43)个;CD105在0期患者中MVD计数为(7.51±1.02)个、Ⅰ期的MVD计数为(8.06±3.91)个、Ⅱ期的MVD计数为(8.72±3.49)个;VEGF-C在0期(+)2例, 占20.00%, VEGF-C在Ⅰ期17例, 占85.00%, VEGF-C在Ⅱ期9例, 占90.00%。

    3 讨论

    本次试验中通过免疫学组织化检测, CD105在宫颈癌0期、Ⅰ期、Ⅱ期表达MVD值逐渐升高, 这与杨守华等[4]的研究结果一致, 结果显示CD105是预测结直肠腺癌癌变的有效指标。D2-40在宫颈癌0期、Ⅰ期、Ⅱ期表达LMVD的指数呈现降低状态, 说明在浸润性癌中肿瘤内和肿瘤周围可以看到淋巴管, 瘤内的淋巴管少、小, 而且其管腔较狭窄, 且在淋巴周围的淋巴管数量增多, 管腔增大, 因此正常宫颈癌标本中淋巴管密度较低, 浸润癌瘤的淋巴管密度高但是数量少。VEGF-C随着临床分期增高, 其呈现阳性的比例也升高, 说明肿瘤淋巴管的生长因子表达与宫颈癌淋巴转移密切相关。由于肿瘤浸润和转移属于一个多阶段流程, 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并不表示一定会形成转移灶。其主要是因为瘤细胞可能具有几种不同的命运:①瘤细胞自身代谢异常, 宿主免疫防卫作用以及微环境下影响不同因素死亡;②瘤细胞定居于窦内成分粘附增值, 并且继发性形成转移灶。瘤细胞进入局部淋巴结之后, 关于是否能够停留, 其主要是决定于癌细胞本身, 其生物特性以及微环境是否瘤细胞适合环境还值得研究。③暂停代谢不进行生殖运行, 进入到休眠状态。到目前为止, 没有一种检查能够直接反映出瘤细胞的生命、数量以及粘附力, 对于微转移意义研究非常重要。但是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淋巴结微转移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阴性组织, 而且其生存周期上无明显差异。对于乳腺癌多变量进行分析, 微转移其实是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 其表明了肿瘤的分级和分期。经一系列的研究, 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已经成为了当前的主要宫颈癌治疗方法。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 D2-40、CD105以及VEGF-C在各个宫颈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显示, 其对于宫颈癌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敏.早期宫颈癌微淋巴转移病理与临床的关系.川北医学院, 2013.

    [2]刘爽.早期子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及临床意义.新疆医科大学, 2013.

    [3]张华伟.早期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临床意义.山东大学, 2012.

    [4]杨守华, 程恒辉, 王泽华. LYVE-1和D2-40在检测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微淋巴管中的研究.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11, 17(6):588-593.

    [收稿日期:2014-09-16], http://www.100md.com
------
    纪常生 山东即墨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宫颈癌微淋巴转移病理与临床关系。方法早期宫颈癌患者44例,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方法 ,研究标本中D2-40、CD105以及VEGF-C在各个宫颈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经分期研究,D2-40在0期患者中微淋巴管密度(LMVD)计数为(7.58±1.92)个、Ⅰ期的LMVD计数为(7.06±2.44)个、Ⅱ期的LMVD计数为(5.56±2.43)个;CD105在0期患者中血管密度(MVD)计数为(7.51±1.02)个、Ⅰ期的MVD计数为(8.06±3.91)个、Ⅱ期的MVD计数为(8.72±3.49)个;VEGF-C在0期(+)2例,占20.00%,VEGF-C在Ⅰ期17例,占85.00%,VEGF-C在Ⅱ期9例,占90.00%。结论 D2-40、CD105以及VEGF-C在各个宫颈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显示,其对于宫颈癌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宫颈癌 淋巴转移 临床关系

    【分类号】R737.33

    宫颈癌是妇科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极高,仅次于乳腺癌,宫颈癌的死亡病例占女性恶性肿瘤病例的第二位,这说明宫颈癌已严重的威胁着我国女性的生命和健康[1]。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说明,全球宫颈癌患者大多数出现在发展中国家,而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家,宫颈癌(纪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