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15期
编号:12603640
亚低温脑保护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http://www.100md.com 2015年5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5期
     【摘要】 目的 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观察。方法 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60例,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针对颅脑损伤的常规治疗措施, 同时研究组患者给予亚低温脑保护7 d, 对两组患者预后效果及颅内压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78.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67%,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有效治疗后两组患者颅内压均开始下降, 同时研究组患者在治疗24 h及治疗3 d后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脑保护用于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能够进一步减轻患者颅内高压及改善预后。

    【关键词】 亚低温脑保护;颅脑损伤;颅内压;预后

    创伤性颅脑外伤是临床常见危急重症, 具有病情严重、进展迅速及较高致残、致死率等临床特征, 脑挫裂伤、脑疝形成以及持续性颅内高压是导致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 2], 大部分患者会有严重后遗症, 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本科在2010年3月~2014年3月对60例重型颅脑损伤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亚低温脑保护, 观察其颅内压改善及预后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取得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均为外界创伤所致, 且均在伤后12 h内送至本院;③入院均行颅脑CT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④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在4~8分。排除肝肾功能异常及其他严重内外科合并症患者。120例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60例。研究组中男42例, 女18例, 年龄21~69岁, 平均年龄(40.0±11.7)岁, 损伤类型:弥漫性脑损伤21例、广泛性脑挫裂伤15例、外伤致颅内血肿24例。对照组中男40例, 女20例, 年龄20~71岁, 平均年龄(40.0±12.4)岁, 损伤类型:弥漫性脑损伤23例、广泛性脑挫裂伤11例、外伤致颅内血肿26例。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分布、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结合具体病情给予气管切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处置(研究组患者均行气管切开), 同时给予脱水降颅内压、止血、抗感染、神经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措施, 有手术指征患者尽早安排施行手术。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保守治疗的患者在入院常规处置后立即行亚低温脑保护治疗, 手术患者在术后立即给予亚低温脑保护治疗, 具体流程:将患者放置于本科Gyamar型水循环式降温冰毯上, 给予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 以直肠温度控制在约32~35℃为理想治疗温度, 维持3~6 h, 同时给予冬眠肌松合剂(氯丙嗪100 mg、异丙嗪100 mg、卡肌宁200 mg, 溶于0.9%生理盐水500 ml中持续缓慢静脉滴注)辅助降温;复温流程:采用自然恢复体温方法, 同时适度上调冰毯温度, 保持每4小时恢复1℃, 在12~18 h内将直肠肛温恢复至36.5~37.5℃。每天行亚低温治疗1次, 前3 d均给予冬眠肌松合剂, 总共治疗7 d。

    1. 3 疗效判定标准[3]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预后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恢复良好:患者恢复良好, 能够进行正常生活及工作;中残:生活自理能力恢复, 但不能重返社会工作;重残:能按吩咐进行肢体动作, 但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植物状态:对语言指令有反应, 但不能按吩咐完成动作;死亡。预后良好率=(恢复良好+中残)/总例数×100%。分别在入院时及治疗24 h、3 d后进行颅内压检测, 并记录数据。
, http://www.100md.com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预后效果评价 研究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78.33%, 对照组为61.67%,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颅内压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颅内压均开始下降, 两组在治疗24 h及治疗3 d后的颅内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危急重症之一, 其创伤所致的颅内血肿、脑水肿及短期内颅内高压均可导致继发性脑损伤, 对患者脑神经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4]。1938年Temple等首次报道了亚低温对颅脑外伤患者脑组织及神经的保护作用, 并作出将其用于临床脑外伤、脑出血等颅脑外伤患者的可行性分析。90年代初期, 欧美国家逐渐开展了以30~35℃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前瞻性临床试验, 且大部分试验均取得满意效果。肖婷婷等[5]的研究中指出, 亚低温脑保护措施可促进GCS5~8分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良好, 本研究中给予亚低温治疗的60例患者预后良好率(78.33%)优于对照组(61.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死亡病例也少于对照组;亚低温组患者在治疗24 h、3 d后的颅内压明显降低, 并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间的颅内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亚低温脑保护在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颅内压方面有显著效果, 作者经分析认为亚低温脑保护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亚低温下可有效减少脑组织细胞耗氧量及降低颅内高压来预防继发性脑损伤[6, 7];②抑制天门冬氨酸、谷氨酰胺等兴奋性氨基酸的合成及释放降低脑细胞兴奋[8];③保护血脑屏障防止进一步脑水肿;④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 延缓继发性脑损伤的病理进展。
,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施行亚低温脑保护能够进一步减轻患者颅内高压及改善预后, 值得在此类患者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谭欣.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亚低温治疗脑外伤降低硬膜外压力和改善预后的作用研究.实用预防医学, 2012, 18(11): 2152-2153.

    [2]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 1998:687-689.

    [3]雷鹏, 王钰, 田立桩, 等. 格拉斯哥记分3~5颅脑创伤的临床救治及探讨.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06, 27(1):24-27.

    [4]范学政, 黄进能, 张鉴文, 等.显微血肿清除及去大骨瓣减压手术联合亚低温和腰大池引流治疗重症原发性脑出血.华西医学, 2013, 28(6):905-907.
, http://www.100md.com
    [5]肖婷婷, 余丹.亚低温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探讨.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 15(4):445-446.

    [6]卢剑波, 孙晓川.亚低温脑保护技术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重庆医学, 2012, 41(10):1012-1014.

    [7]陈美芬.亚低温对脑保护的治疗与护理.中国医学创新, 2013(9): 66.

    [8]徐卫旭.大骨瓣减压术联合脑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效果.江苏医药, 2013, 39(4):446-447.

    [收稿日期:2014-12-26], 百拇医药(杨智勇 温中华 钟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