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7年第4期
编号:13008789
李铁教授应用化湿解毒法治疗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湿热蕴毒证的经验探析(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2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4期
     【关键词】 化湿解毒法;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湿热蕴毒证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4.088

    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病机较为复杂, 根据其病症特点, 中医将本病归属于肌衄、发斑、尿血、水肿、血症、虚劳等范畴。《医宗金鉴》指出:“皮肤出血曰肌衄……状若葡萄, 发遍全身, 惟腿胫居多。”《证治汇补》指出:“热则伤血, 血热不散, 里实表虚, 出于肌肤而发斑。”患者先天秉赋不足, 感六淫邪气, 血络受损, 溢于脉外, 渗透于肌肤紫癜, 急性期多为实证, 恢复期虚实夹杂, 气虚、阴虚, 气阴两虚者本虚, 标实兼夹瘀血、热毒、湿热[1-3]。其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称为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 学术思想

    李铁教授针对本病研究多年, 发现此类患者常常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等, 反复发作血小板下降, 久治不愈, 因激素易耗伤阳气, 津液难化生湿, 湿阻三焦化热, 热郁湿中, 蕴久成毒, 而致湿热蕴毒证。具体表现为:皮肤有或无瘀点瘀斑, 口渴不欲多饮, 体倦乏力、肢体困重、食欲不振、口粘口嗅, 大便粘, 小便短黄, 舌红, 苔黄腻有瘀点或瘀斑, 脉滑[4-6]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