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7年第18期
编号:13046171
分离培养在Hp感染诊断中的重要地位(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8期
     【关键词】 分离培养;幽门螺杆菌;感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8.113

    目前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的确诊途径有所不同, 总体来说包括细菌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同位素示踪这几种主要的手段。针对感染性疾病较为准确的确诊途径为分离培养, 通过对一段时间临床分析研究可以看到, 目前在确诊此类病症时, 采用分离培养这一方法的检测越来越少, 而出现了采用其他确诊性相对偏低的手段来进行病症的研判 [1],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医疗机构将脲酶试验这种假阳性与假阴性非常显著的方法用作主要的确诊方法, 使得Hp感染诊断带来一定的不便和不确定性 [2]。相关资料显示[3], 对315例Hp患者分别采用使用率最高的4种方法进行了检测分析, 总结出以下规律, 即分离培养>14CO2呼气試验>病理切片>快速脲酶试验, 下面就对于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优势进行阐述。

    1 直接检测法

    直接检测法即一种能分离培养具有活性Hp, 也可以借助现代医疗设备检测到具有Hp死细菌的检测手段。

    1. 1 分离培养方法 它是指从胃黏膜中取得活检标本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