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7年第19期
编号:13092156
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9期
     【摘要】 目的 探析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疗效。方法 84例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采用抛硬币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直接修復治疗, 观察组患者进行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美观度、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固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5.2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 正畸;修复;牙列缺损;牙颌畸形;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9.051

    牙列缺损是指颌弓上部分牙齿缺失的状况[1], 主要是由于部分牙齿缺失, 进而致牙列的完整性受损, 特别是在前牙区的牙齿缺失, 不仅不利美观, 也会明显影响患者的咀嚼效率及发音等, 随着大众健康及审美意识的提高, 牙列缺损给患者的口腔健康及社会交往乃至心理健康带来巨大的影响。牙颌畸形是一个泛称, 患者就诊述求除了要修复缺失牙, 还因为“牙不齐”、“前牙龅牙”等, 虽然不会对咀嚼以及语言功能造成明显阻碍, 但对美观却有极大影响[2]。因此, 本文就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疗效展开探讨, 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1月本科门诊就诊的84例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样本, 采用抛硬币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2∶20, 年龄18~45岁, 平均年龄(31.5±4.5)岁;观察组男女比例20∶22, 年龄19~43岁, 平均年龄(31.0±4.0)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为牙列缺损, 且伴有牙颌畸形;②牙列缺损主要包括前牙缺损、后牙缺损、前后牙缺损;③牙颌畸形主要包括单颌前突、闭锁颌、后牙锁颌;④所有患者不合并其他牙齿疾病。排除标准:①患者及其家属不赞同此次研究的;②存在严重意识、精神、沟通障碍的患者。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直接修复治疗。观察组进行正畸联合修复治疗, 即行正畸治疗前常规检查及模型制备, 并制定矫治联合修复方案, 如对牙列稀疏患者先行间隙集中后行修复治疗;对牙列缺损伴拥挤的患者利用矫治器及辅助正畸装置进行排齐等治疗[3]。矫治疗程为4~12个月。矫治结束后, 以牙列排齐整平, 覆牙合覆盖正常, 咬合关系良好为标准, 并制作保持器维持缺牙间隙后进行修复。修复前对缺牙间隙的大小进行测量, 包括缺失牙的部位以及数量的记录, 对修复间隙的分配及拟修复后牙齿的大小及外形等进行设计, 必要时辅以模拟蜡型设计。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各临床指标及治疗效果。各项临床指标包括:最终修复体美观度、就位、邻接情况及就位后咬合关系、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等是否得到恢复或改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4]:修复治疗均由同一个医生完成, 最终评价结果由同一治疗组以统一标准进行评定, 分为优、良、差。优:指修复体的大小、形态与正常邻牙相匹配, 修复体固位、邻接、咬合良好, 患者感觉舒适, 可发挥良好的咀嚼功能;良:为修复体的大小、形态与正常邻牙基本匹配, 修复体固位、邻接、咬合尚好, 松动情况发生较少或通过对修复体的调整, 可以正常行使咀嚼及发音功能;差:为修复体的大小、形态与正常邻牙匹配度低, 修复体固位、邻接、咬合差, 即使对修复体进行调整后仍然无法行使正常功能。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各项临床指标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美观度、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固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优28例, 良12例, 差2例, 优良率为95.24%;对照组优24例, 良10例, 差8例,优良率为80.95%;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865, P=0.0432<0.05)。

    3 讨论

    牙列缺损的病因包括牙体龋坏、外伤、遗传发育等多种因素, 而其中牙体龋坏多数是由于牙列拥挤、覆牙合覆盖关系不佳继而导致牙齿的缺失。因牙列缺损而就诊的患者检查常见牙列不齐, 轻者对患者的美观造成一定的影响, 严重时会对患者的咀嚼功能、言语功能甚至社交造成困扰[5-7]。以往因医疗条件及治疗观念制约, 仅能采取直接修复治疗, 存在较多弊端, 如在治疗过程中为形成一致就位道及美观而磨除过多牙体, 使基牙抗力下降或龋坏率上升, 并易伴发牙折、修复体脱落等致修复失败及再次修复困难等;另外传统修复不利于牙周健康, 易引起牙周炎症, 严重影响患者牙列正常功能及美观, 故不建议采用[8, 9]。近年来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的逐渐兴起, 不仅因其更利于口腔健康, 也更因为其兼顾了患者的心理需求, 增加了患者舒适度、美观度, 同时也提高了修复的成功率[10]。

    本文研究显示, 观察组患者美观度、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固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5.2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疗效显著, 立足病因, 确保了基牙的健康及修复成功率, 更满足了患者对美的要求, 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值得在临床治疗该疾病的过程中借鉴、实施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铱民. 口腔修复学.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21.

    [2]葛晓言. 牙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的正畸与修复治疗效果分析. 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1):74-75.

    [3]李闻博.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的效果.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 34(1):96-97.

    [4]吴细霞, 顾梦. 正畸联合修复疗法在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中的应用.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2014, 23(22):1919-1921.

    [5]郭斌, 南海涛, 孙雷, 等. 正畸联合修复疗法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疗效美观效果及对牙齿功能的影响. 河北医学, 2016, 22(10):1598-1600.

    [6]刘学, 郑立舸.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疗效观察. 医学临床研究, 2016, 33(8):1522-1524.

    [7]蒋力平.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效果观察. 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 10(3):226-227.

    [8]郑娟, 吴洋, 李清.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医学创新, 2013(8):37-38.

    [9]刘柳芳, 黄文荣, 王世清. 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分析. 吉林医学, 2013, 34(34):7170-7171.

    [10]于天春.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疗效分析. 中外医疗, 2012, 31(36):108-109.

    [收稿日期:2017-04-13], 百拇医药(樊华 张亚平 吴春茹 黄晓辉 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