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7年第34期
编号:13208443
项颗教授治疗汗病经验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2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4期
     【摘要】 在查阅相关文献治疗基础上, 参加医疗实践, 跟师学习, 收集资料, 对项颗教师治疗汗病所采取的方法、技巧与治疗用药的各种经验进行总结、归纳与分析, 同时, 对其中学术思想进行宣传, 希望通过此次研究为临床辨证论治汗病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汗病;自汗;盗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4.105

    项颗教授为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吉林省名中医, 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 辨证精良且准确, 立法严谨, 药味简单, 配伍精当, 加减灵活, 效如桴鼓, 尤其对汗病的诊治有独特经验。作者有幸跟师学习, 受益匪浅, 现将项颗教授治疗汗病经验进行整理总结。汗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症状[1], 其表现形式、发病部位以及临床表现均不同, 为此,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常因各种困难而无法准确辨证且有效的治疗汗病。相较于现代医学的汗病治疗而言, 中医在汗出的临床治疗方面有明显的治疗优势, 表现出奇特的治疗效果。

    1 病因病机

    汗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中指出:“阳加于阴谓之汗”。从汗出内在机制来看, 张仲景指出汗出是受营卫二气相互影响且不断彼此作用的结果。在金元时期, 成无己[2]对自汗展开了一系列研究, 研究表明, “自汗者, 谓不因发散而自汗出者是也”。汗病具有比较复杂的病理特征, 成无已从临床经验总结, 掌握汗病的病机, 提出辨别汗病首要的步骤是抓住阴阳两大致汗环节, 另一个关键环节是汗出的通道即玄府毛窍是否畅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