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7年第35期
编号:13206725
血管性痴呆的分子机制及相关药物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2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5期
     【摘要】 血管性痴呆(V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痴呆常见类型之一, 包括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或是缺血、缺氧引起的慢性低血流灌注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是唯一一类有望预防和治疗的痴呆。伴随着VD分子机的制不断深入研究, 以转化医学为突破口研究VD药物的防治, 成为国内外学者探索的热点。本文就近几年VD的分子机制及相关防治药物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药物;转化医学;分子机制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5.11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是由各种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进而引起获得性的智能损害综合征, 其患病率大约占脑卒中幸存者的1/3[1]。据Meta分析, 在世界范围VD是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theimer, s disease, AD)的痴呆类型[2]。在亚洲, VD已经成为老年痴呆的首发原因, 我国的VD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3], VD已经成为全球棘手的常见病。由于VD是老年期痴呆中可以预防并有希望治疗的痴呆疾病之一 ......
1 2 3 4 5 6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