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8年第35期
编号:13263612
女性抑郁症心理应激和防御特征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2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5期
     【摘要】 目的 了解女性抑郁症患者心理应激和防御特征, 进行相应的临床分析, 为其治疗提供有效思路。方法 选择女性抑郁症患者71例作为实验组, 另选同期男性抑郁症患者71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防御方式问卷(DSQ)、汉密斯顿抑郁量表24项量表(HAMD-24)调查记录两组患者的LES评分、发病前重大生活事件发生情况、防御情况、抑郁程度, 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及家族史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者患者LES评分为(110.45±65.82)分, 其中有58例(81.69%)患者发病前发生过重大生活事件;对照组患者LES评分为(87.37±24.86)分, 其中有34例(47.89%)患者发病前发生过重大生活事件;两组患者的LES评分及发病前重大生活事件发生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成熟防御机制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抑郁症患者发病前心理应激事件发生率较高, 防御特点以不成熟防御为主。

    【关键词】 女性抑郁症;心理应激;心理防御;特征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35.050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有一部分人对现今社会的不适应导致产生消极心理, 或是遇到突发应激事件导致抑郁症的产生[1]。抑郁症是长期的心境低落, 如果不加以控制自杀率直线上升, 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抑郁症通常情况下女性患者要远远高于男性患者, 在治疗过程中女性患者治疗时间也要长于男性[2]。由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还不明朗, 不能确定具体的发病机制和原因, 但是通常情况下遭受过应激事件的人群更容易发病, 了解女性抑郁症患者心理应激和防御方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3], 为女性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有效的帮助。本研究通过对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3月收治的女性抑郁症患者, 对其心理应激情况和防御特征进行相应的分析调查,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3月收治的女性抑郁癥患者71例作为实验组, 另选同期男性抑郁症患者71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中, 首次发病患者48例, 复发23例。所有入选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的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排除了除抑郁发作外精神疾病患者如躁狂, 不存在系统如心、脑、肾等系统疾病, 无严重代谢系统疾病。

    1. 2 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年龄、病程、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族史、既往病史进行询问, 并作比较。两组患者均进行LES、DSQ、HAMD-24测定, 并比较两组患者的LES评分、发病前重大生活事件发生情况、防御情况、抑郁程度。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年龄14~65岁, 平均年龄(35.1±10.1)岁;病程1~5年, 平均病程(2.1±1.0)年;教育程度初中文化水平17例, 高中文化水平23例, 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31例;已婚23例, 未婚28例, 离异20例;有家族史3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5~60岁, 平均年龄(34.9±10.1)岁;病程1~5年, 平均病程(2.3±0.9)年;教育程度初中文化水平15例, 高中文化水平24例, 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32例;已婚25例, 未婚24例, 离异22例;有家族史4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及家族史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的生活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者患者LES评分为(110.45±65.82)分, 其中有58例(81.69%)患者发病前发生过重大生活事件;对照组患者LES评分为(87.37±24.86)分, 其中有34例(47.89%)患者发病前发生过重大生活事件;两组患者的LES评分及发病前重大生活事件发生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防御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防御方式以不成熟防御方式为主, 表现为投射、被动攻击、退缩、幻想等, 其中不成熟防御机制54例(76.06%), 中间防御机制12例(16.90%), 成熟防御机制5例(7.04%);对照组患者的防御方式以成熟防御和中间防御方式为主, 主要表现为幽默、升华等, 其中不成熟防御机制26例(36.62%), 中间防御机制32例(45.07%), 成熟防御机制13例(18.31%);实验组患者的不成熟防御机制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4 两组患者抑郁情况比较 实验组轻度抑郁34例(47.89%), 中度抑郁24例(33.80%), 重度抑郁13例(18.31%);对照组轻度抑郁35例(49.30%), 中度抑郁22例(30.99%), 重度抑郁14例(19.72%);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抑郁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尤其是患者通常具有自杀倾向, 导致致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高, 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疾病。通常情况下女性患者的发病率相对男性患者来说较高, 女性患者往往比男性患者更加感性, 容易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4], 尤其是遭受重大事件打击时, 心理承受极大压力后不易自我缓解。女性特有的生理活动期如妊娠期前后、月经前期、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 由于内分泌导致的激素水平变化, 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发生抑郁[5]。抑郁症患者的防御特征主要是机体由于自我防护做出的应对模式, 减少外界不愉快体验对自我的伤害。通常情况下防御模式采取不成熟防御机制, 会选择回避退缩、投射、被动攻击、幻想等方式形成对自己的保护[6]。防御方式的不同有时也是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推断指标, 由于不能及时的解决所处的困境, 导致不良情绪逐渐加重, 采取不成熟方式的防御机制来逃避眼前困境带来的伤害[7], 可以一定程度上表明患者病情。本研究结果也表明, 女性抑郁症患者在发病前期受到生活事件打击的情况比较多, 给患者造成的冲击较大难以平复。

    综上所述, 女性抑郁症患者在治疗时要更加注重心理治疗, 了解患者是过发生心理应激事件, 患者采取的何种防御机制, 进一步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 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帮助患者顺利走出困境。了解女性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应激和防御特征, 对后期的治疗能够提供较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梦娇, 宋丽萍, 宋保利, 等. 抑郁症患者心理弹性、防御机制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 25(2):165-168.

    [2]江俊虹, 马晓强, 李华, 等. 不同性别抑郁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调查分析及相关治疗的临床探讨.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 24(2):171-173.

    [3]王玉兰, 冬兰, 吴海燕, 等.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心理应激的影响.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5):641-643.

    [4]王世锴, 李良, 郭萍, 等. 抑郁症家族史及心理应激对首发抑郁症急性期疗效的影响.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7, 25(9):702-705.

    [5]高仕红, 周会. 更年解郁安神汤加心理调摄法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焦虑抑郁症效果分析.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5(4):379-380.

    [6]许凤全, 郑瑀, 许琳洁, 等. 女性更年期抑郁症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关系的研究述评. 精神医学杂志, 2016, 29(1):69-72.

    [7]郭改艳, 贾蕾. 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在女性更年期抑郁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24):6085-6086.

    [收稿日期:2018-06-28], http://www.100md.com(李思遥 何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