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9年第7期
编号:13390076
皮敏消胶囊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7期
     【摘要】 目的 观察口服皮敏消胶囊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154例玫瑰糠疹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9例)。治疗组口服皮敏消胶囊, 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口服液联合中波紫外线(UVB)照射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皮肤瘙痒和红斑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94%,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6, P>0.05)。治疗组患者红斑消退时间为(63.56±23.05)h、瘙痒消失时间为(30.25±12.18)h, 均短于对照组的(75.77±21.33)、(38.18±13.44)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皮敏消胶囊服用后, 有3例出现了腹泻, 给予对症治疗后消失。结论 应用皮敏消胶囊治疗玫瑰糠疹亦能快速缓解症状, 缩短病程, 与抗组胺药物合并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效果相当, 且安全、方便, 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皮敏消胶囊;玫瑰糠疹;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7.064

    玫瑰糠疹屬于临床诊疗中较为常见的急性炎症类型的皮疹疾病, 目前尚未明确具体的发病原因, 西医临床对于玫瑰糠疹治疗多采口服抗组胺药物及补充维生素并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方式, 已经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1, 2]。本文采用口服皮敏消胶囊治疗玫瑰糠疹75例,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皮肤科门诊收治的154例玫瑰糠疹患者。临床诊断标准参照文献[2], 并且要符合以下几点临床症状中3条, 可诊断为玫瑰糠疹, 前驱斑病症、出现了围领圈类型的脱屑现象、躯干部位亦或是肢体周围部位存在脱屑、皮肤损伤长轴与相关的皮纹保持一致性、有瘙痒症状。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参与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光敏感、心脏病、肾脏病、肝脏病、凝血功能异常、免疫异常患者;1个月内使用过免疫制剂者;2周内使用过其他方式治疗者;妊娠期妇女;哺乳期妇女。因考虑到儿童的依从性可能会影响疗效, 故选择18岁以上的患者。其中男74例、女80例, 年龄18~62岁, 平均年龄35岁。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75例)与对照组(79例)。治疗组中男30例、女45例, 年龄18~42岁, 平均年龄36.4岁, 对照组中男39例、女40例, 年龄20~41岁, 平均年龄35.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皮敏消胶囊(沈阳澳华制药有限公司)治疗, 4粒/次, 3次/d, 连服2周。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口服液(北京韩美制药有限公司)治疗, 10 ml/次, 1次/d, 将相关的照射波长度设定为312 nm, 并且选用NB-UVB(齐齐哈尔成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设备。在首次处理的过程中, 将涂抹剂量设定在最小红斑量的75%左右, 0.2~0.3 J/cm2之后进行剂量的逐渐增加, 根据临床症状与治疗情况, 对剂量进行合理的处理。与此同时还需要求患者可以佩戴相关的防护眼镜, 并且可以穿戴保护内裤。3次/周, 共照射6次, 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皮疹全部消退, 症状全部消失;显效:治疗后皮疹消退≥70%且<100%;好转:治疗后皮疹消退≥50%且<70%;无效:皮疹消退<50%, 或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3]。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中52例痊愈、15例显效、2例好转、6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中56例痊愈、15例显效、4例好转、4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94.9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6, P>0.05)。

    2. 2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治疗组患者红斑消退时间为(63.56±23.05)h、瘙痒消失时间为(30.25±12.18)h;对照组患者红斑消退时间为(75.77±21.33)h、瘙痒消失时间为(38.18±13.44)h。治疗组患者红斑消退时间与瘙痒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在皮敏消胶囊服用后, 有3例出现了腹泻, 给予对症治疗后消失。

    3 讨论

    玫瑰糠疹属于临床诊疗中多发性急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约占皮肤病门诊患者的1%~2%[4]。当前研究中发现其发病与疱疹病毒存在直接联系, 也就是病毒。也有部分学者在研究中认为与细胞免疫存在直接联系[5]。病理通常情况下主要是表皮细胞出现了海绵水肿的现象, 真皮的浅层淋巴细胞浸润, 并且出现了真皮乳头细胞。对于玫瑰糠疹而言, 在治疗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自限性, 但是, 由于病程在4~8周左右, 很容易导致患者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因此, 需要患者进行合理的治疗, 对症状进行改善, 并减少病程时间, 增强治疗效果, 预防色素沉着问题[6]。经验性治疗方法包括应用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维生素B12、葡萄糖酸钙及硫代硫酸钠、红霉素、更昔洛韦或万乃洛韦、西咪替丁、双嘧达莫, 严重的全身泛发性病例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7], 但疗效均不太理想。目前治疗效果较好的方法是NB-UVB照射, 国内外已有不少报到[8]。主要作用效果表现为:①会导致细胞因子受到影响, 细胞分子的实际表达受到破坏。②会导致诱导因子出现凋亡的现象。③对致病细胞进行穿透, 并且穿透到真皮组织, 形成T细胞的抑制性作用, 同时还能降低炎症细胞的释放, 预防炎症反应问题。且在分析与研究中可以发现, 波长度较小, 在(311±2)nm左右, 并且可以预防DNA的吸收峰值对其造成的影响, 不会出现突变的问题, 导致癌变的发生率降低。, 百拇医药(顾景新 范光明)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