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9年第13期
编号:13380278
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3期
     【摘要】 目的 分析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价值。方法 132例确诊为SMI患者, 按诊断方式不同分为甲组和乙组, 各66例。乙组行常规心电图监测, 甲组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 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另选取69例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作为参照组(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 观察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及SMI临床表现差异。比较甲组和乙组的SMI检出率、甲组和参照组病情发作心电图表现、甲组不同时段心肌缺血发生情况。结果 乙组检出SMI 52例, 检出率为78.79%;甲组检出SMI 62例, 检出率为93.94%;甲组SMI检出率高于乙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22.61±1.27)min、心率(88.96±5.62)次/min、ST段压低幅度(1.59±0.27)mm与参照组的(11.29±0.58)min、(71.35±3.46)次/min、(1.96±0.52)mm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6~12点发生心肌缺血比例高于12~18点、18~0点及0~6点。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具有操作简便、无创等优点, 对SMI诊断准确率较高, 值得应用。

    【关键词】 24 h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为心血管内科常见病, 指无明显症状、但心电图等客观检查显示为心肌缺血[1]。本病发病病因暂不明确, 但认为与高血压、家族史等因素相关。SMI为心肌缺血的主要类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