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2024
编号:13816914
胸部低剂量CT扫描在胸部创伤疾病中的应用(1)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2024
     【摘要】 目的 分析胸部低剂量CT扫描在胸部创伤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110例胸部外伤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剂量CT扫描, 实验组给予低剂量CT扫描。比较两组CT扫描图像结果;病变情况检查;辐射剂量情况。结果 对照组170 mA肋骨骨折、湿肺、胸水检出率分别为34.5%(19/55)、34.5%(19/55)、21.8%(12/55), 正常率为9.1%(5/55)。实验组150 mA肋骨骨折、湿肺、胸水检出率分别为32.7%(18/55)、34.5%(19/55)、23.6%(13/55), 正常率为9.1%(5/55);110 mA肋骨骨折、湿肺、胸水检出率分别为34.5%(19/55)、32.7%(18/55)、23.6%(13/55), 正常率为9.1%(5/55);70 mA肋骨骨折、湿肺、胸水检出率分别为34.5%(19/55)、34.5%(19/55)、21.8%(12/55), 正常率为9.1%(5/55);50 mA肋骨骨折、湿肺、胸水检出率分别为3.6%(2/55)、0、3.6%(2/55), 正常率为0。两组不同剂量扫描肋骨骨折、湿肺、胸水检出率、正常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70、150、110、70 mA扫描肋骨骨折、湿肺、胸水检出率、正常率均高于50 mA,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70 mA、实验组150、110、70、50 mA扫描的低剂量/常规剂量分别为100.0%、86.7%、64.9%、40.8%、28.9%, 逐渐降低;辐射剂量分别为132.9、118.2、86.3、54.8、39.0 mGy。结论 对胸部创伤性疾病患者进行临床CT检查时, 选择低剂量(70 mA)进行扫描的结果准确率与常规检测基本相同, 而且给患者造成的辐射量比常规剂量低, 对临床症状诊断不会造成影响, 符合临床诊断需求, 也是胸部创伤性疾病检验较为理想的扫描方式。

    【关键词】 胸部创伤;低剂量CT扫描;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4.032

    胸部创伤性疾病是临床发生率比较高的疾病。临床常见的检验胸部创伤的方式主要是影像学诊断法, 使用比较广泛的是X线胸部平片检查[1]。近几年, 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的发展, CT扫描呈现的图像清晰度逐渐提高, 而且检查胸创伤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准确性也很高, 受到很多专业人士的欢迎[2]。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 以及公众对辐射卫生的重视, 很多学者也开始对低剂量CT扫描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研究[3]。本次研究选择本院收治的110例胸部创伤患者进行分析, 探讨低剂量CT检验和常规检查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110例接受胸部外伤诊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55例。实验组男35例(63.6%), 女20例(36.4%);年龄17~51岁, 平均年龄(34.2±5.6)岁;年龄为17~30岁30例(54.5%), 年龄为31~51岁25例(45.5%);创伤程度:轻度12例(21.8%), 中度25例(45.5%), 重度18例(32.7%)。對照组男33例(60.0%), 女22例(40.0%);年龄17~51岁, 平均年龄(34.4±5.8)岁;年龄17~30岁31例(56.4%), 年龄为31~51岁24例(43.6%);创伤程度:轻度11例(20.0%), 中度27例(49.1%), 重度17例(30.9%)。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4]:均具有完整的病历资料;均符合胸部外伤的诊断标准;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5]: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合并严重脏器疾病。

    1. 2 方法

    1. 2. 1 扫描和重建 所有患者都使用多层螺旋CT机进行检验(型号:西门子SOMATOM Perspective 64排螺旋CT), 患者需要寻味吸入气之后屏气进行扫描, 电压设置为120 kV, 电流分别设置为150 mA、110 mA、70 mA、50 mA等进行全肺扫描, 螺距是1.20, 层厚是7×2, 进行1.0 s的扫描, 矩阵是512×512, 建项厚度设置为7.40, 常规肺窗:纵隔窗跨度设置为400, 窗位是350, 宽度1500, 窗位-500,进行体部骨高分辨率的骨窗重建方式:窗位450, 窗宽2000, 矩阵设置为512×512。

    1. 2. 2 辐射剂量 所有患者的辐射剂量均使用CT机自带的软件进行计算, 根据变量mA进行扫描条件, 其他条件都是相同的。其中辐射量是扫描长和每层辐射量的乘积。患者的胸廓长度不同, 扫描的mA量辐射程度也是不相同的, 每个患者都按照30个扫描层进行计算[6-8]。比较在不同扫描条件下, 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实验组患者进行150 mA、110 mA、70 mA、50 mA低剂量的扫描, 对照组给予170 mA常规剂量的扫描。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与本院一些资深的主治医生进行探讨来分析低剂量和常规剂量CT扫描的图像质量。比较两组CT扫描结果、病变情况检查、辐射剂量情况。图像质量分为良好、一般、差三个级别。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不同剂量CT扫描图像结果 对照组170 mA CT扫描图像无软组织伪影、噪声, 肋骨边缘、支气管和血管边缘、纵膈、肺实质和小叶间隔良。实验组150 mA CT扫描图像无软组织伪影、噪声, 肋骨边缘、支气管和血管边缘、纵膈、肺实质和小叶间隔良;110 mA CT扫描图像无软组织伪影、噪声, 肋骨边缘、支气管和血管边缘、纵膈、肺实质和小叶间隔良;70 mA CT扫描图像软组织伪影、噪声部分影响, 肋骨边缘、支气管和血管边缘、纵膈、肺实质和小叶间隔一般;50 mA CT扫描图像软组织伪影、噪声较多影响, 肋骨边缘、支气管和血管边缘、纵膈、肺实质和小叶间隔差。, 百拇医药(张志强)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