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39494
中药外洗治疗传染性软疣79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551KB,1页)。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治疗传染性软疣的疗效。方法:传染性软疣者79例使用中药外洗方法,7 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结果:临床治愈率为58.23%,总有效率为82.28%。结论:中药外洗治疗传染性软疣简单、经济,组方合理,疗效确切。

    [关键词] 传染性软疣;中药;外洗

    [中图分类号] R75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b)-063-01

    本科2008年4月~2009年11月采用中药外洗治疗传染性软疣79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9例患者均来自门诊,男43例,女36例,年龄4~33岁,平均16.7岁,病程6 d~11个月,平均5.6个月。诊断标准参考文献[1],79例扁平疣患者67例未经任何治疗,既往经过其他方法治疗无效10例,12例使用过咪喹莫特软膏、微波或激光等治疗后复发,皮损改善不明显。

    1.2治疗方法

    木贼草、香附各40 g,双花、夏枯草各40 g,山豆根、板蓝根各30 g,加适量水,煮沸后再用文火煎煮20 min,待水微温时外洗患处或用纱布外敷20~25 min, 2次/d,每2天1剂,3剂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疗效判定在最后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随访3个月。嘱患者治疗期间注意休息,淋浴,避免用力搓洗患处。

    1.3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为皮疹全部消失,随访期间无复发,无色素沉着斑;显效为皮疹消退70%以上,无新发皮疹,仅留有少数散在扁平丘疹;好转为皮疹消退30%以上;无效为皮疹消退不足30%或治疗后皮疹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总病例数×100%。

    2结果

    3个疗程结束时,总共79例患者中,临床痊愈的46例(58.23%),显效19例(24.05%),好转10例(12.66%),无效 4例(5.06%),总有效率为82.28%,对显效、好转和无效等33例坚持第2次治疗,其中临床痊愈26例,显效4例,好转1例,无效 2例,总有效率为90.91%。随访3个月后,治愈72例患者中4例复发。

    不良反应为少部分患者外洗后局部瘙痒,片状丘疹,3~5 d后自然消退。所有试验患者均无后遗反应。

    3典型病例

    患者,女,10岁。初诊日期:2008年7月8日。主诉:周身起扁平疹3个月。皮科情况:双侧肩胛及颈部见豆粒大小半球形隆起性丘疹,呈蜡样光泽,颜色为浅红色,表面光滑,诊断为传染性软疣。用本院中药外洗方治疗3个疗程,全部消退,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4讨论

    传染性软疣由痘病毒科的传染性软疣病毒直接或间接接种而感染,并可自体接种[2]。此病具有传染性,自搓、互搓等洗澡方式使皮肤正常保护层受到细微损害,失去保护屏障,病毒乘机而入,从而感染发病[3]。好发于儿童及青年人躯干、胸前、肩胛、阴囊等处,免疫功能抑制者发生扁平疣时,皮损发展迅速[4]。传染性软疣的诊断不难,对发生在鼻及两侧者应与毛发上皮瘤相鉴别,对发生在眼睑者应排除霰粒肿,发生在足底单个巨大传染性软疣需与跖疣、小汗腺汗孔瘤、表皮囊肿、异物及化脓性肉芽肿等相鉴别[5]。不典型者可通过组织病理确诊。

    本病与中医文献记载的“鼠乳”、“水瘊子”相似。如《诸病源侯论·鼠乳候》记载:“谓之者,身面忽而生肉,如鼠乳之状,谓之鼠乳也。此亦是风邪博于肌肉而变生也”。其病因可概括为外感风热毒邪,客于肌肤, 博结腠理致气血失和而发;或由脾虚中焦失运, 后天生化之源不足,肌肤失养,腠理不密,复感外邪,邪毒聚结肌肤而生。

    传统中药治疗扁平疣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且已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本方中板蓝根、双花、山豆根清火、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这些药物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木贼草、香附散风清热,理气解郁;夏枯草软坚散结,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功。此方组方合理、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551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