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8期
编号:12039484
从阴阳平衡论谈现代中医养生及抗衰老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8期
     [摘要]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对中医文化影响深远,“阴平阳密”是中医诊病、治病以及养生的指导原则。肾为先天之本,肾虚导致人体虚损与失衡,中医养生注重滋养肾气,平衡阴阳,为后世医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养生保健、抗老防衰、预防疾病已成为重点科研课题及百姓热门话题。

    [关键词] 阴阳平衡;养生;抗衰老

    [中图分类号] R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b)-073-02

    中医阴阳平衡学说出自古代的阴阳哲学思想,是中医治病养生的指导原则,概括为阴阳整体论,肾本先天论,抗老防衰论几个方面来谈中医治病、养生及抗衰老。

    1关于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所研究天文学,地理学和人与自然环境的哲学理论。属于古人对自然界事物、性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认识的范畴。早在3 000年前的《易经》,孔子所著《易·系辞》[1]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说:“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这就说宇宙中万物生于阴阳的相互作用,这种变化是无穷无尽的。“一阴一阳谓之道”,《易经》阴阳太极图中的阴阳鱼相互环抱,说明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相对立统一,互根互用,相互转化的普遍规律,体现了古老的东方文明和智慧。

    《易经》的阴阳学说对中国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然界所有物质都是以阴阳对立统一的规律而进行发展、消亡、变化。中医学术理论都是以阴阳学说为指导,用其对待依存,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的规律来概括医学领域的一系列问题。阴阳学说在中医的理论当中,占有指导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总纲地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