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035667
心理护理干预对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25日 范 毅
第1页

    参见附件(1170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各项心理干预措施对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烧伤患者56例,以上患者均为Ⅲ度烧伤,面积>50%,且已度过休克期和感染期。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各项心理护理干预,3个月后评测SAS、SDS及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通过比较看出,两组患者治疗后,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积极有效地对烧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促进患者身心的早日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重度烧伤;心理护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c)-089-02

    烧伤是外界物理、化学因素,包括火焰、蒸气、电弧等热力及电流、化学物质酸、碱、磷、放射线对人体体表皮肤、黏膜造成的急性损伤疾病[1]。其给患者造成巨大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使其产生不良的负面心理,如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疏导,会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感染,创面愈合迟缓,甚至死亡[2]。因此,在重度烧伤患者的治疗中,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护理措施[3]。笔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重度烧伤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科2007年7月~2009年12月住院治疗的重度烧伤患者,所有患者均为Ⅲ度烧伤,面积>50%,且已度过休克期和感染期。烧伤部位:手部烧伤19例,头面部烧伤18例,颈部烧伤8例,腿部烧伤9例,会阴部烧伤2例。其中,男40例,女16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2.8岁,已婚38例。未婚28例。以上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组患者在烧伤面积、烧伤部位、男女组成、平均年龄、婚姻与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心理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以下方面的心理护理干预。

    1.2.1 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 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让他们感到被重视和尊重,信任护理人员,并积极地配合日常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谈心,倾听患者的心声,掌握其思想变化,疏导患者的苦闷,使其心情愉快地配合各项治疗。

    1.2.2 消除患者心理障碍烧伤患者容貌的改变及肢体的残缺均会使其产生负面情绪,因此要帮助患者恢复并重新树立生活信心。护理人员、家庭成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要共同帮助患者消除心理障碍,给予患者关怀、重视和照顾,使患者自信地回归社会。同时,社会对烧伤患者尤其是面部烧伤患者的接纳程度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谈心,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令他们勇敢地面对现实,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学会进行自我调节,顺利度过心理困难期。

    1.2.3 感觉及行为干预 护理人员可采用谈话、读书、看电视、听音乐、催眠术等方式的感觉干预;采用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方式的行为干预,使患者焦虑、郁闷、烦躁的心情趋于平静,正视现实,并积极地配合治疗。

    1.3 评价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出焦虑患者的主观感受,抑郁自评量表(SDS)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4]。按症状出现频率评分,分4个等级,没有或很少时间、少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或全部。正向评分题依次为1分、2分、3分、4分,反向评分题为4分、3分、2分、1分。记录3个月后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能够积极配合护理、治疗的患者,记为好;不能够积极配合护理、治疗的患者,记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所得数据用x±s表示,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

    3个月后将两组SAS和SDS评分统计并分析。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3个月后将两组治疗依从性情况统计并分析。见表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行χ2检验,χ2=4.13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烧伤现场的可怕经历,毁形、致残、功能丧失和死亡的威胁,对患者造成重大的精神刺激和心理冲击,极易引起复杂的精神心理反应,从而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并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下丘脑以及由其控制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的激素,影响免疫功能,减弱机体对病毒、细菌等的抵抗力而导致疾病[5]。临床实践证明:在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良好的心理护理是烧伤治疗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环节,通过心理护理,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机体提高抗病能力和修复能力,使之早日康复[6]。心理护理在重度烧伤患者的愈合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应特别注意患者的心理行为,针对性采取护理措施[7]。

    笔者在临床烧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发现,积极有效地对烧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其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令其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护理及治疗,从而增强临床的治疗效果,对促进患者身心的早日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晓君,苏燕娟.110例烧伤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与护理对策[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7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