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32期 > 正文
编号:12014019
透刺法治疗顽固性脑卒中偏瘫92例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170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透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92例的机制和体会。方法:体针透穴取上肢瘫选取肩髑透极泉,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后溪;下肢瘫选取伏兔透髀关,梁丘透血海,阴陵泉透阳陵泉,悬钟透三阴交,昆仑透太溪。留针30 min。穴位交替使用,用2寸以上毫针透穴后行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可休息3~5 d。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基本治愈44例,显效32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基本治愈+显效+有效)率为95.65%。结论:透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透刺法;顽固性脑卒中偏瘫;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 R245.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1(b)-092-02

    脑卒中,又名中风、脑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极高。临床以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特征。针灸治疗脑卒中大致以体针、头针、眼针、舌针、皮肤针等治疗。针灸作为治疗脑卒中偏瘫的重要方法之一已由来已久,其疗效确切可靠,操作方便、经济,用针虽少,但功效多、见效快。透刺疗法因其简、便、验、廉在治疗脑卒中偏瘫中占有一定的优势,效果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根据92例入选脑卒中偏瘫患者。在遵循严格的纳入标准基础上,按入院先后顺序,查随机数字表,92例患者中,男性78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2年。均为单侧偏瘫,均由CT确诊。临床表现:单侧肢体活动受限,肢体无力,语言蹇涩,口眼斜,舌体不正,患侧颌唇沟变浅,额纹变浅或消失,重者闭眼露睛,并伴有患侧手足水肿、气短或腰膝酸软。肌力:0度7例,Ⅰ度11例,Ⅱ度52例,Ⅲ度13例,Ⅳ度9例。肌张力略高或正常,肌腱反射略强或正常,病理反射阴性。既往有其他神经肌肉疾病影响运动功能者;合并有严重心、脑、肺、肝、肾功能障碍者;有精神病史者;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脑血管病者。

    1.2 治疗方法

    头针:取患肢对侧项颞前斜线,用30号1.5寸毫针3根,常规消毒后,从前顶进针,针尖向悬厘方向来用三段透蒯针体刺入帽状腱膜下,行针3 min,使针下产生“吸针”感,患者头皮部有沉、紧、麻、胀、热感,留针30 min。体针透穴:上肢瘫选取肩髑透极泉,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后溪;下肢瘫选取伏兔透髀关,梁丘透血海,阴陵泉透阳陵泉,悬钟透三阴交,昆仑透太溪。针刺上述穴位,得气(以局部有麻、胀感为度)后接66805-1型治疗仪,用疏波(低频),总计留针30 min。每次取1组,两组穴交替使用,用2寸以上毫针透穴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可休息3~5 d。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3 疗效评价

    依据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级,分为Ⅰ~Ⅳ级。Ⅰ级为50分以下,有严重运动障碍;Ⅱ级50~84分,有明显运动障碍;Ⅲ级85~95分,有中度运动障碍;Ⅳ级96~99分,有轻度运动障碍。疗效判定方面,治疗前后在同一级视为无效;提高1级视为有效;提高2级及2级以上视为显效;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视为基本治愈。

    2 结果

    本组92例患者,基本治愈44例,显效32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基本治愈+显效+有效)率为95.65%。具体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一词来源于我国二千多年前的中医学专著——《黄帝内经》。近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危害非常严重,引起了临床的广泛重视。西医急性期多采用缓解脑水肿,如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扩张血管,应用脑保护剂;恢复期的治疗以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小板黏聚性,促进神经细胞代谢等。中医认为本病起病内因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亏虚,诱因则是气候骤变,烦劳过度,情志相激,用力不当等,而诱发本病发作。由于上述诱因,可化火动风,阳气鸱张,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气、瘀,导致清窍蒙闭,神明失宣发为脑卒中。其总的病机可概括为:本虚标实。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脏腑与体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体表有病变可影响脏腑,而内脏病变也可在体表相关部位有所表现。透刺法是一针透刺多穴或多经的方法,因此能够充分发挥多经或多穴的主治功能。“视其外应,以别其内脏”,“有诸内,必形诸外”,根据这一规律,药物治病时,可内服,也可采用体外治疗法,既可治疗身体外部病变,直接就近驱邪,又可通过体表穴位、经络,而达内病外治,有效调整体内的脏腑功能。传统口服药物没有定位性全身分布,且集体神经受损后,局部血液循环也会受到影响,因而能够达到病灶点的只是极少一部分。西医称为脑血管病,主要包括出血性与缺血性两大类。本试验选肩前-肩后,肩髑-极泉,曲池-少海,外关-内关,合谷-后溪,梁丘-血海, 阳陵泉-阴陵泉,悬钟-三阴交,昆仑-太溪,太冲-涌泉,髀关-伏兔,大多是阴阳经穴互相配合应用,且阴阳经穴应用透刺法。采用透刺可相互协同,扩大治疗范围及作用。透刺可以疏通经络,调补气血、舒筋利节、补虚泻实、直中病所, 具有较好的功效。此外,透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总体上是有明显效果的,尤其在改善患者的肌力方面进而改善患者的步行等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王丽平,周炜,张树源.头体针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评价与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7):3.

    [2]岳增辉,刘伍立.经筋论治脑卒中后痉挛状态[J].中医文献杂志,2001(2):20.

    [3]赵敏,韩群英.针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7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