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17期 > 正文
编号:12089329
卡培他滨单药连续用药在老年晚期胃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5日 李莉莉,丘惠嫦
第1页

    参见附件(1967KB,2页)。

     [摘要] 目的:探究卡培他滨单药连续用药在老年晚期胃癌中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于2008年2月~2010年2月本科共收集老年晚期胃癌患者5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控制率和缓解率及毒副作用发生率。结果:将两组的肿瘤控制率和缓解率进行卡方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将毒副反应发生率进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3位发生率依次是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色素沉着。结论:口服卡培他滨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方便、疗效明确、毒副反应小,并可随时调整治疗剂量或停药,特别适合体质较差、不能进行强烈联合化疗的老年患者,成为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理想化疗药物。

    [关键词] 卡培他滨;单药连用;老年晚期胃癌;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73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6(b)-078-02

    胃癌在恶性肿瘤中所占的比例很大,约为25%,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很高,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胃癌的发病率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0岁以后明显增加,65~80岁达到发病高峰[1]。我国胃癌患者每年新发病例中老年人发病率大于50%,其中术后病理学确诊为Ⅲ~Ⅳ期晚期胃癌患者达50%~60%,此类患者手术切除根治的机会低,因此术后进行化疗是晚期胃癌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然而老年患者体质较差,抵抗力低,不能耐受多药联合的强烈化疗。近年来,出现了单用卡培他滨(capecitabine)为老年晚期胃癌化疗,卡培他滨是新一代可口服氟尿嘧啶类抗肿瘤制剂,该药吸收良好,对肿瘤细胞的毒作用有较高选择性,口服而无中心静脉通道引起的不良反应和不便[2]。2008年2月~2010年2月本科采用卡培他滨单药治疗老年晚期胃癌25例,临床疗效满意,老年患者对此药的耐受性较好,并且该药的副作用少,况且老年晚期胃癌患者容易接受门诊口服疗法。本文将报道以上结果,探究卡培他滨单药连续用药在老年晚期胃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采取前瞻性研究的方法,于2008年2月~2010年2月本科共收集老年晚期胃癌患者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55~82岁,平均65.3岁,病理学检查均已确诊。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25例均为体质较差或拒绝接受联合化疗的经病理学确诊为Ⅲ~Ⅳ期晚期胃癌的老年患者,并且在接受卡培他滨单药的标准3周方案治疗1~2个周期后出现Ⅲ~Ⅳ期血液学毒性或消化道毒性作用[3]。对照组:25例也是经病理学确诊为Ⅲ~Ⅳ期晚期胃癌的老年患者,但治疗方法不满足以上条件。两组晚期胃癌老年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的严重程度等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卡培他滨剂量为2 500 mg/(m2·d),bid,d1~14,每21天为1个周期,每例患者化疗大于4个周期。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前后必须进行血常规(每周2次)、小便常规、大便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的检测[5]。治疗期间应根据患者出现的毒副作用适当改变治疗方案,如发生手-足综合征(HFS)的患者可以给予维生素B6或进行中药辅助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1998年EORTC、NCI等机构确立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4]。靶病变指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每个脏器的病变部位小于或等于5个,但病变部位的总数共小于或等于10个;非靶病变指靶病变以外的所有病变。靶病变的评价标准:根据病变部位长径总和评价,CR(完全缓解)即靶病变全部消失;PR(部分缓解)即靶病变的长径总和减少大于30%;PD(进展)即肿瘤患者的病情加重,指观察期间与最小值相比长径的总和增加大于20%或产生新的病变部位;SD(稳定)即肿瘤患者的病情稳定,指不满足PR和PD的病变。疾病控制率(CCR)=CR+PR+SD;缓解率=CR+PR。

    1.4 毒副作用评价标准

    根据不良反应评价依据NCICCTC毒性分级系统。

    1.5 综合疗效判断

    综合疗效的判断参考表1[4]。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基本情况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25例Ⅲ~Ⅳ期晚期胃癌的老年患者接受卡培他滨单药连续化疗和25例对照组患者分别化疗完成后,对其短期疗效进行了评估,见表2。

    2.2 毒副反应比较

    肿瘤患者接受化疗中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口腔炎症、胃肠道反应等,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进行卡方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3位发生率依次是: 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色素沉着。具体的毒副反应情况比较详见表3。化疗过程中,患者一旦出现毒副反应,必须及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处理后未影响化疗的进程。

    3 讨论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晚期胃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且老年胃癌患者的早期症状欠特异性,确诊时大部分已经进展为晚期。由于老年人体质较差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手术根除治疗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化疗为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6]。

    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氟尿嘧啶是作用于细胞周期S期的化疗药物,半衰期短、毒副作用大,因此影响临床疗效。卡培他滨是新一代口服氟尿嘧啶制剂,该药口服后吸收迅速,对肿瘤细胞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毒副作用较小。单药治疗时,长期持续口服卡培他滨方便、有效、安全、容易被老年患者接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更容易因化疗出现毒副作用,影响生活质量,导致依从性低,影响化疗效果[7]。本研究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肿瘤控制率和缓解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毒副作用中前3位发生率依次是: 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色素沉着。

    综上所述,口服卡培他滨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方便、疗效明确,毒副反应小,并可随时调整治疗剂量或停药,特别适合体质较差、不能进行强烈联合化疗的老年患者,成为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理想化疗药物。

    [参考文献]

    [1]王彩霞,崔言刚,申蓉,等.卡培他滨单药改良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临床研究[J].中国肿瘤防治杂志,2009,16(20):1603-1604.

    [2]叶柏萱,高欣.卡培他滨单药治疗老年晚期胃癌28例临床效果分析[J].航天航空医药,2010,21(12):2144-214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67KB,2页)